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新发地部分外迁 河北物流园10月开张
来源:新京报 2014年5月14日15:45

    新发地河北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将在今年10月份试营业。这个占地比北京新发地还要大800亩的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能够保障北京在恶劣天气下15天的农副产品供应量。同时,北京新发地原有的一些商户将落户高碑店,预计将带动30万产业人口疏解。

    在京冀一小时交通圈内

    沿高碑店市中华大街一路向北,新发地高碑店物流园便处于这条路北延尽头。物流园招商中心正对大门的墙上有一幅地图,以高碑店市为中心,保定市的涿州、涞水,北京的大兴区,廊坊市的固安、霸州等都在1小时交通圈内。

    记者看到,双层复式结构的蔬菜、水果、菌类交易大厅已经完成框架结构的搭建,加工车间、冷库、总部办公楼等正在施工。

    高碑店新发地市场副总经理魏树俭介绍,目前,130万平米的建筑面积已经封顶40万平米,预计今年十一部分商户入住开始试运营。明年底,全部工程完毕。

    与北京新发地错位经营

   
距北京40公里,新发地高碑店物流园有着保障北京市场供应的天然优势。魏树俭说,3510个签约商户中80%是北京的商户,其中部分来自北京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北京的经销商来河北肯定要带着家人,还有装卸工等人。”魏树俭说,部分产业的转移预计会带来30万的人口疏解。“3000多家商户,1辆车五六个装卸工,采购商及其家人还有司机,估计这些能达到30万人。”

    魏树俭称,北京新发地商户的外迁是个陆续的过程,主要靠市场本身的优胜劣汰。“高碑店新发地和北京新发地要错位发展,未来,北京新发地定位在高端精品,而高碑店主要是普菜。”

    可保障北京15天供应量

    高碑店新发地规划占地2081.3亩,将建设果蔬批发大市场、冻品批发大市场、粮油干货批发大市场、肉蛋禽批发大市场、名特优展销大市场、国际农产品[-1.15% 资金 研报]批发大市场等6个市场,21万吨级的华北现代冷链物流园未来也将是中国最大的冷库集群。

    据了解,今后北京新发地物流集散功能将大部分移至高碑店。

    高碑店物流园区的蔬果粮油可保障北京15天的供应量,加上北京新发地本身的仓储,若遇突然事件,在无外界供给的情况下,北京可连续20多天“不断粮”。

    魏树俭表示,依托北京市政府专门配发的1000辆绿色直通车,新发地高碑店物流园与北京新发地之间对接无阻。农产品在这里被加工后,配送到北京,这里将成为首都“净菜中央大厨房”。

    北京新发地将更多承担本地供应

    新京报:北京新发地是否会外迁或转移到高碑店?

    高碑店新发地副总经理魏树俭:从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则来说,北京各方面的成本肯定高于外地,比如说土地、用电等方面。另外,从今年4月11日起,每天6时至24时,外地货车禁行六环路以内道路,这种限行政策会使得很多外地来北京新发地采购的车辆受限制,导致其集散功能发挥不出来。因此,北京新发地将更多地转向供应本地,向外辐射的功能可能就会转移到高碑店。

    新京报:会不会强制让商户离开现有新发地?

    魏树俭:不会,主要是靠市场本身作用,但公司也会做些引导。在人口、工业向外疏解的大环境下,首先我们会为商户做成本分析,对外迁的好处商户会自己衡量。

    新京报:限行措施是否会影响北京市场农副产品供应?

    魏树俭:进入北京的农鲜产品车辆有绿色通道,同时高碑店新发地还有1000辆车可直达北京。因此,北京新发地的进货源不受限制,仅仅是出货上有限制。

    商户实地考察订下3个档口

    赵师傅是房山人,6年前,他开始在北京新发地从事粮油批发生意。他有一个150平方米的档口,还有自己的库房,每年销售额约有8000万元,除了给北京一些超市供货外,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北京周边300公里都有他的客户。

    对于新发地在河北高碑店建立的物流园,赵师傅听说过,但从未在意,直到今年4月北京加强对外地货车的限行措施。

    “接货的时间现在都变了。”赵师傅说,现在外地货车只能在24时到凌晨6时允许进京,他得派人在这个时间段到库房接货。过去从东北、内蒙古进京的粮食大米运输车平均一天来一次,现在变成了两三天一次。

    赵师傅开始考虑,想要做大自己的粮油生意,需要再找一个落脚点。为此,他专门去新发地高碑店物流园考察打探了一圈,“那边的基础建设、档口经营比现在的条件好,还能给我们提供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

    赵师傅计划,到时候北京新发地的档口他还会继续保留,给超市和餐饮供货。同时在高碑店物流园扩展生意,争取做一级批发。

    “听说还能免一年的租期。”眼下赵师傅已经订下了高碑店物流园的3个档口,希望在高碑店延续自己的梦想。 

    城市总体规划引导26年“大菜篮”外迁

    新发地对北京人来说并不陌生,不管是持家的阿姨大姐还是街边的零售商户,新发地往往意味着生活中柴米油盐的“发源地”。

    1988年,北京市放开农产品价格,拉开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幕。当时新发地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为方便本村村民和周边村民卖菜,村干部带领14名村民,启动村里15万元资金,用铁丝网圈了15亩地,成立了新发地农贸市场。

    经过26年的发展,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由最初的15亩地发展为目前的千余亩、由15个人发展到现有员工1700多人。市场拥有年交易额1000万以上企业638家,已经成为北京市场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业产品批发市场。

    新发地被称为北京市的“大菜篮子”和“大果盘子”一点也不夸张。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受“封城”谣言影响,从4月23日下午开始,市场遭遇抢购潮,鸡蛋从1.9元/斤上涨到4元/斤,白萝卜从0.5元/斤上涨到5元/斤。新发地在这场抢购潮中发挥了平抑物价的作用,一方面组织商户从仓储和各地调运货源,另一方面严控价格。40个小时后,这场抢购热潮被浇灭。

    2009年底至2010年初,北京下了两次几十年未遇的大雪,北京市蔬菜、粮油供给成了难题。新发地抛出了储备的3000吨蔬菜,并积极协调调运4000多吨保障北京供应。

    不过,新发地在保障“首都大菜篮”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拥堵等问题。据媒体公开报道,新发地向北进城的方向时常发生拥堵,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发地附近的“大车”过多,运菜的货车、公共汽车和行人混杂在一起,使得交通问题更加严重。附近居民称,原来坐车几十分钟就能到达的新发地,如今经常一堵就是两个小时。

    此外,随着北京对外地货车限行措施的不断升级,也使得很多外地来新发地采购的车辆受限制。这些都在推着新发地外迁升级。

    与此同时,按照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总体战略部署,“逐步引导服装、建材、农产品等批发市场有序外移”。最终,高碑店凭借地理优势被选中。

(责任编辑:杨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