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正值小学放学高峰时段,笔者深入到松阳县实验集团学校城南校区,位于学校大门口廊桥外的通济路道路通畅,部分车辆整齐排列等候学生,还有一部分车辆有序通行,学区道路运行秩序井然。这是松阳县在治理学区道路拥堵中实施通济路交通“微循环”举措的结果。
通济路路面较窄,双向两个车道,两边学校、居民区集中,人员流动量大,接送学生公交线路密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车子南来北往。每到上学放学时间通济路上百辆接送学生的私家车基本停满整条道路,该路段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安全状况堪忧。
针对学区交通拥堵问题,该县治堵办专题进行研究制定治堵方案。据松阳县治堵办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将城市的主干道和次支干道比喻成人体的大动脉和微血管,那么疏通“微循环”正是破解城市拥堵的一把钥匙。
根据这一思路,该县把学区交通微循环放在城市大交通的背景下进行通盘考量,协调区域内部与外部的交通资源,使内部与外部的交通融为一体,在“桃花源——城南小学——三溪桥”区域内实行单行线,在16时至18时放学高峰时段,通济路实施限时单向通行,禁止由南向北的机动车进入该路段,由北向南行驶的机动车禁止调头,从而减少摩擦与冲突,疏导“毛细血管”,畅通城市主要干道之间的细小连接。
自交通循环组织实施之后,城南小学路段、通济路走出道路“瘫痪”病症,彻底改变学生上下学必堵状况。松阳县实验集团学校门卫老林师傅对实施交通“微循环”后感触颇深,他如是说:“以前学生上下学时间,经常看见多名交警在这段路维持交通秩序,这里是水泄不通,根本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现在好了,实施交通微循环后,不挤了,大家都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