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互联现在是个时髦话题,一项针对世界年度车评委的行业趋势调查显示,“车载互联”超越了“能效”、“插电式混合动力”,成为2013年度排名第一的行业热门趋势。7月24日,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发布《车联网产业发展白皮书》,该书从产业发展背景出发,提出推动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与政策建议。在实际应用中,车联网助推智能交通,缓解交通拥堵难题,而车联网技术有望开启中国智能交通新时代。
《车联网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建议打破封闭产业链
白皮书分析,车联网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是巨大的。运营商在车联网的发展中将经历几个主要阶段,首先是管道阶段,将为各个碎片化的车联网服务提供通信基础管道;其次是单一垂直车联网产业链的平台提供商及基础网络能力的提供;再次是为多产业链聚合的平台提供商及基础网络能力的提供,运营商在此阶段用户量将有一个迅速的增长,并通过平台提供多种工具来满足各个不同主体的差异化需求;最后一个阶段是可能成为产业链的总体整合者,在这一阶段中,运营商将实现细分的垂直优化。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产业体系尚未建立、产业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立法不足与法律障碍问题并存,产业交叉,管理协调难度大,产业链封闭孤立,创新业务盈利模式难以建立;核心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标准化工作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安全问题突出。专家建言,要建立以安全为核心的车联网多方协同发展模式,打破封闭产业链,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制定车联网的发展战略,出台车联网数据相关的信息安全和立法制度,完善相应车辆登记制度、技术标准,保障更多车辆联网。
车联网助推智能交通,缓解交通拥堵难题
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飞跃式发展,截至2012年年末,汽车保有量达到1.2亿辆,预计2020年将达到2亿辆,而随之而来的交通问题日益严峻,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车联网这一新兴概念正悄然兴起。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加上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大力推进,智能交通系统与车联网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智能交通与车联网产业正进入市场导入期,随着电信运营商、IT厂商、汽车厂家等联手推动,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的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据专家测算分析,智能交通技术可实现交通堵塞减少约60%,实现短途运输效率提高近70%,实现现有道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车辆在智能交通体系内行驶,停车次数可以减少30%,行车时间减少13%-45%,车辆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50%以上。同时,由于平均车速的提高也将带来燃料消耗量和汽车排放排量的减少,汽车油耗可由此降低15%。统计信息表明,我国每年仅交通事故一项造成的伤、亡人数就达50多万,死亡人数十多万。智能交通技术将大大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可使车辆安全事故率比现在降低20%,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0%-70%。为此,发展车联网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交通运输、汽车制造等传统分离的产业也正在与信息通信走向融合。据数据预测,2009-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将投入3.3万亿,年均达2700亿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迎来黄金十年。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近日指出,智能交通代表着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物联网的国家战略定位为智能交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链基础,车联网作为智能交通未来重点应用的方向之一,也为信息通信业带来了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
车联网技术有望开启中国智能交通新时代
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车联网可以简单理解为“汽车移动互联网”,即利用车载电子传感装置,通过移动通讯技术、汽车导航系统、智能终端设备与信息网络平台,使车与路、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城市之间实时联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驾驶指令操控的网络系统。
目前,车联网已被列为中国“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预计未来5年车联网产业的产值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业内人士预测,随着车联网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3G、CallCenter、云平台与语音识别技术等均已开始与车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在市场需求带动下,车联网终端设备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但也有一些专家指出,目前车联网概念的实现仅停留在汽车的附加功能,真正意义上的人、车、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还未成现实,且车载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都存在续签率低的瓶颈。
吉林大学物联网教研室主任胡成全表示,目前中国车联网发展才刚刚起步,其政策、资金、技术及支撑的产业链条仍不完善成熟,因此政府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和开发车联网市场,引导汽车业、电子业、通讯业等企业协同,共同打造未来车联网价值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