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对新能源客车来说将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试点产品日渐成熟,新能源客车初具市场规模,政策东风集中吹来,怎能不春暖花开?
技术创新,硕果累累。我国新能源客车自2009年迈开产业化发展步伐,经过市场历练、冷静的思考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技术日益成熟,已适合市场化推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中通客车。中通客车是业内最早研发新能源并大规模示范运营的企业之一。中通已投巨资用于新能源客车技术研发,承担了三项目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多项省重大科研专项,全面掌握了新能源客车的匹配优化、系统集成和控制等核心技术。拥有20余项新能源技术专利,17款产品进入补贴目录。投入市场运营的混合动力客车近1500辆,在25个城市示范运营。中通是客车业唯一同时获得国家发改委6000台(套)插电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项目和国家新能源客车创新工程项目两项重大新能源客车研发资金支持的客车企业。
中通新能源客车之所以在市场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目前的成果,与其前期的技术储备、产品储备密不可分。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为占领不断创新制高点,中通依托中通教育学院,联合知名高校培养精专人才,目前,中通已拥有研发人员350人,高级以上职称者30人。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2年下半年,政策从科技创新方面提供了机遇和良好的宏观环境,中通申报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商用车技术开发项目》荣获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支持,这为中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化水平提供了大力支持。
9年坚持,练就硬功夫。从第一辆新能源客车下线至今,中通人已研发出13代混合动力、6代纯电动、3代插电式混合动力,每一款都倾注了中通研发人员大量的心血。用他们的话说:科技创新无捷径,山重水复才能柳暗花明。中通新能源客车研发人员王工跟曾笔者讲述中通首台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研发过程中的故事:当最后一个线束连接完毕,他们满怀期待,可是车的表现让他们全部傻眼了:车启动后,却原地不动!这可是经过大家论证过的方案啊!这时他们意识到,现在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这是所有系统(电池、电机、高压线等系统)的第一次匹配,他们没有任何案例可以借鉴,只能对所有结点一一排查,4名骨干人员,7个昼夜奋战,排查调试了100余项结点,车终于开跑了,配件电压稳定了,兴奋赶走了所有的疲惫,也为他们带来更多自信。但是,车辆还存在如动力不足、能耗偏高、控制程序需优化等问题,相关研发人员又经过近6个月的技术攻关,终于达到预期设计目标,各项指标均领先行业。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科技创新绝非纸上谈兵,需要百折不挠的实践精神。9年来,中通客车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将每一个点都做的扎扎实实,才练就了一身硬功夫。
为了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客车研发效率,中通筹建了新能源客车实验室,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试验设备。一方面提高了研发效率,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效果,助力产品尽快满足市场化需求。
中通新能源客车节能效果显著,安全性、可靠性高,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济南为例,第一批80辆新能源自2009年运营以来,已经有三年六个月的时间,单车总行驶里程超过25万公里,无抛锚记录。单车共节省燃油10.83升/百公里×2500百公里=27075升,节省燃油费用27075升×7.53元/升=203874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6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如今,产品已在北京、天津、海口、呼和浩特、济南、杭州、济宁、濮阳等25个城市批量示范运营,并远销菲律宾、新加坡等地,总行程近1亿公里,产品获得用户的普遍认可,节能型、安全性、可靠性均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市场推广迎来春暖花开。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下发通知,决定将混合动力公交客车推广到全国所有城市。此次扩大推广采取集中招标方式,这为技术领先、产品成熟的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凭借过硬的技术,此次中通8款车型中标。政策从技术创新到市场竞争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这对中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中通新能源客车推广迎来春暖花开。
此外,中通节能与新能源基地,预计将年内建成,届时,中通将具备年产20000辆节能型客车及10000辆新能源客车的生产能力,中通将摆脱产能束缚,实现转型升级,领航中国新能源客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