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出门须知第一条:别呼吸”。关于国内持续多天的雾霾天气,英国《卫报》用这样的标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虽有夸张成分,但严重空气污染带来的不利影响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凌晨,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预警,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再次迎来雾霾,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今年冬季以来,多次出现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指数全线超标,再次引发公众对空气质量尤其是PM2.5的关注。有关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利用的话题再次被人们所提及,而汽车尾气排放更成为众矢之的。
绿色公交先行 环保初见成效
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质量下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以汽油、柴油为动力的机动车尾气污染物会造成酸雨、脏雪、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1亿辆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4左右,而且低空排放的细颗粒物还多为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而发展包括纯电动公交客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就是减轻污染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据悉,从节能角度来看,12米长传统柴油公交车的百公里耗油量在35升左右,折合标准煤51公斤,而同样的纯电动公交车百公里耗电在130度左右,折合标准煤只有15公斤,百公里耗能将节约36公斤标准煤,节能效果高达70%。从减排角度来看,传统柴油公交车每年二氧化碳排放在17.8吨/辆左右,而纯电动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尾气排放为零,这样每辆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8吨,再加上纯电动公交车没有二氧化硫、粉尘等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纯电动公交车的环保效应会更加可观。
由此可见,通过科技研发发展纯电动客车逐步替代现有以石油为动力的客车具有积极的环保意义和社会意义。以该领域的领先企业安凯客车为例,目前已在全国27个城市投入1000多辆纯电动客车,是应用城市最多的新能源客车品牌,并于2010年1月在合肥建立了中国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截止2012年12月,仅安凯投入的纯电动客车就为合肥市累计减少C02排放1.23万吨,为“2011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增色不少。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发展 全民参与低碳出行
此次全国大面积的阴霾天气,给更多企业敲响了警钟,也唤醒了更多社会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期望。但就全国过亿的汽车保有量来看,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比重显然还远远不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克服纯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升级换代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两大难关。
充电站、充电桩、电池租赁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显然不是一两家企业所能承担的,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在资源优化配置上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而倾斜性的政策支持传递给市场的信号则更加明显和直接。
从2009年开始,国家就对发展纯电动客车给予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大力推行“十城千辆”工程。截至2012年8月底,我国已有27400多辆各类新能源车型在25个城市运行,其中纯电动车13565辆。
政策的支持带来的是企业研发、投入热情的高涨和社会的高度认可。2011年,安凯成功募集4.5亿元的增发融资,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年产6000辆新能源客车整车、1.2万套新能源汽车关键动力总成产业化基地,以加快纯电动客车的研发和投放速度,而其新推出的“I-EMS”系统则被视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2013年1月8日,安凯客车发布“I-EMS卓越电管理系统”,将传统客车技术特点与新能源客车技术完美融合,实现了电控、电机、电池三大模块一体化、智能化、可靠化的集成控制管理,具备高效集成、多级智能、安全可靠三大优势,实现了国内新能源领域首个整车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了行业的实质性飞跃。
阴霾终会消散,但有关低碳环保的思考却不应停止,这有赖于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全民提倡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出行,企业加快进行新能源车型的开发,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正是全民低碳的应有之意,也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