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地方动态 >> 正文
[湖北]湘鄂边区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田永祥 2012年9月25日11:37

    9月24日,笔者乘坐张贴着“龙凤公交”标志的公交车从来凤前住龙山,不到10分钟就到了龙山县城。“我们加快龙凤示范区公交一体化进程,统一了来凤至龙山城市公交线路,统一了车辆标志和外型,统一了对开时间及收费,统一营运管理。”来凤县运管所的一位负责人说。

    地处湖北省恩施州的来凤县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龙山县一水相依,酉水河是两县共同的母亲河,县城之间的中心距离仅7.5公里,是全国范围内省际之间毗邻最近的“双星子”县城。

    两县之间的第一座桥建于上世纪70年代。1971年,两县经过协商,决定由来凤出资出物、龙山出工出力,共同修建第一座跨省大桥,并命名为“团结桥”,于1974年建成通车。2005年,跨越酉水河,连接来凤县城至龙山石羔镇的 “龙凤桥”竣工通车。

    2007年,湘鄂边区跨省公交在来凤、龙山开通营运,公交沿209国道经团结桥,直达两县县城。以前居民往返两地要走一个多小时,跨省公交开通后,出行只需10来分钟。此后,两县又开通了来凤县城至龙山石羔镇的农村公交线路。随着两县乡镇连接线的相继打通,两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将不断拓展。

    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明确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来凤、龙山按照规划一体布局、基础设施一体对接、公共服务一体优化等“六个一体化”原则,着力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

    2011年9月,两县之间第三座跨省大桥——“湘鄂情大桥”龙山段竣工,来凤段也加快了施工进度,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通车。“湘鄂情大桥”分别对接龙山岳麓大道和来凤武汉大道,与第一座跨省大桥“团结桥”、第二座跨省大桥“龙凤桥”构筑成了两县融合的三道核心经济发展环线。伴随着“湘鄂情大桥”竣工,来凤龙山两座县城将实现零距离对接。此外,两县还规划建设七座横跨酉水河大桥,实现路路相通。

    两县已经先后打通了来凤漫水至龙山湾塘、绿水至湾塘、百福司至十字路等农村公路连接线,正在联手建设全长385公里、连接沿线25个乡镇、环绕来凤龙山外围的循环大通道,规划新建来凤漫水至龙山火岩、翔凤镇至石羔山等六条跨省四级农村公路,将来凤百福司至龙山十字路公路改造为二级公路。目前,龙山正在加紧实施209国道绕城线工程,经湘鄂情大桥与鹤来一级公路来凤绕城线对接。

    安吉、黔张常高速公路和黔张常铁路“两高一铁”交通项目的成功争取,使来凤、龙山即将结束境内无高速公路、铁路的历史,将中西部地区结合部的安康、恩施、吉首三座中等城市和沿线来凤县、龙山县等11个县市有机地连接起来。今年铁道部重新启动了黔张常铁路的规划设计工作,明确在龙山石羔山设客运站——龙凤东站,在来凤候栗堡设立货运站——龙凤西站。两县人民期盼已久的安吉高速公路来凤段正在全线施工,跨酉水河大桥控制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黔张常高速公路湖北咸丰至来凤段已完成了前期工作,计划年内开工建设。

    交通一体化助推来凤龙山实施“一水双城”战略,共同建设龙凤示范区,两县以团结桥、湘鄂情大桥为连接点相向发展。龙山东控西拓,开发靠近酉水岸边的华塘坝新区,加速近郊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来凤则实行“北控南拓”,构筑“一带双城三组团,两轴三心六片区,四纵八横五绿廊”的城市新骨架,加速与龙山县城的对接。“根据规划布局,到2020年,两座县城建成区将达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将达50万人,一座崭新的跨省中等规模城市,将在武陵腹地崛起!”来凤县长向军自信地描绘着双城对接蓝图。

(值班编辑:吕海凤)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