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立足于“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交通需求,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公交优先发展。一系列事关“民生”交通发展新举措的推出与实施,使青岛走出了交通和谐发展的“民生”之路。
胶州湾隧道通车,过海只需5分钟
退休教师董浩家住青岛市区西镇,对胶州湾隧道的通车感受颇深:“以前,去趟开发区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胶州湾隧道通车后,过海时间只需5分钟,出了隧道口走5分钟就能到家。”青岛真正进入了大青岛时代。
近年来,随着胶州湾隧道、滨海公路等一批交通重点项目的建成通车,青岛主城区至胶南、胶州等五市实现高速公路互通,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全面形成。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6235公里,连接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及人口集聚区,为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市建成40个农村客运站,具备条件的4900余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沥青(水泥)路。
“今后一段时间,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将努力统筹城乡交通设施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交通差距,加快由‘城乡差异型’向‘融合均等型’转变。”青岛市交通运输委主任郑明辉说。
青岛将加快贯通山东半岛的青龙高速公路及其他一般公路项目建设,形成覆盖全域、干支匹配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公路网络,缩小城乡交通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海底隧道、环湾大道等交通线路为基础,开辟跨区域公交快线,并与各区(市)公交线路相衔接;加快推进城市公交线网向县域延伸,努力形成衔接有效的城乡大公交网络。
开通“微公交”,解决出行难
朱大娘住的小区建在坡顶,周边商业网点少,距最近的农贸市场有1500米的路程,距最近的公交车站也有1000米的路程,出行非常不方便。“买完菜回来,还得提着那么重的东西走个大上坡才能到家。”朱大娘说,403路“微公交”开通后,她在小区门口就能坐上车,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
今年以来,为方便市民出行,青岛市积极发展城市交通枢纽至新建小区、工业园区或商业网点的“微公交”,今年上半年已开通8条无人售票的短途循环线路,成为山东省首个拥有短途公交的城市。
近年来,为解决周边区、市群众“进城难”的问题,在胶州湾隧道通车后,青岛市及时调整公交网络,8条过隧道公交车连接青岛主城区和黄岛区、胶南市,青岛所辖七区实现公交全覆盖,其中,城阳、崂山、黄岛三区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为解决市区市民“出行难”的问题,青岛市今年更新公交车800辆,协调有关部门设置40条公交专用道。截至2011年年底,青岛市区227条公交线路形成了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公交线网。
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地铁3号线建设加快推进,22个车站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车辆、牵引、信号系统等项目已完成招标,预计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此外,青岛市将新建地铁1号线、4号线、6号线,全长约90余公里,2018年年底将形成约150公里的地铁骨干网络,基本覆盖市内七区和主要交通枢纽。
今后一段时间,青岛将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城市,主城区实现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的目标。
8-2·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举办 8-1·青海交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8-1·物联网交通领域应用标准体系年底前发布 8-1·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挂牌 7-31·浙江首个智能交通技术实验场开建 7-31·福建启动道路交通安全三年综合整治 7-31·湖北加快推进公共交通发展 7-30·交通运输部新闻宣传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 7-30·江苏:科技使交通更文明 7-30·天津市交通集团:全天候“保驾”暑运 7-26·第六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在京召开 7-26·黑龙江:下半年在六个方面大力推动道路运输业发展 7-26·"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启安徽快捷交通新生活 7-26·上半年新疆国际道路运输增速低于预期 7-26·青海交通运输部第四督查组督查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