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职责要求交通民警们最大限度的保障交通安全畅通,遏制、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但在某些人的眼里执法者--交警,常常被他们认为处在强势的一方,把被执法者看作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同情弱者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所以,对于交警执法目前社会上还有一大部分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同时当前社会上的一些宣传媒体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发行率而作的片面报道,也给交警的执法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交警执法环境越来越不尽如人意,诽谤、阻碍执法,暴力袭警等恶劣行为不断发生,让交通管理工作承担着极大的压力和挑战,这里既有民警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执法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就此,对如何营造良好的交警执法环境进行初浅的探,不足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一、当前公安交通民警执法环境的状况
公安交通民警是一个特殊群体,所从事的职业决定其风险性很大,民警们在维护交通秩序、进行路面查处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处理时或在抓获交通肇事逃逸嫌疑人时,都有受到违法人和犯罪分子伤害的可能,造成部分民警心理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其表现有:
1、恶意投诉的诬告。如因当事人不了解执法办案程序,自认为交警执法不公,不文明,恶意投诉,故意诬告;又如一部分当事人受经济利益影响,对处罚不理解,无中生有地反映交警不廉政行为的诽谤等等,令部分民警忧心忡忡。
2、以偏概全的指责。在日常的执法活动中,部分违法分子往往用以偏概全的方式煸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公然侮辱或者诽谤、谩骂、阻挠交通民警执法行为的实施,甚至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大庭广众之下肆意践踏执勤民警的人格、尊严、名声,给一线交通民警的正常执法活动造成了很大阻力。有的违法人员动不动就以“和谐社会”为借口,向上级主管部门恶意投诉民警,甚至在现场铤而走险,以暴力抗拒警察执法,严重侵害了一线民警的执法权益。
3、利益引发的冲突。据观察,过激行为或袭警事件多发于与当事人利益密切相关的执法行为中。特别是一线路面交警在处罚严重违法的驾驶员时,严管重罚之下不可避免的会令违法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这样一来,当事人对执法交警肯定会产生怨气甚至怨恨心理,一旦再次有违法行为被交警查获,往往就会爆发冲突,有的甚至发生激情犯罪行为。
4、个人执法问题。如少数民警在路查路检的执法活动中不规范、不文明、简单粗鲁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处罚过程中,不讲究方式方法,看面子处罚,视态度行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办案件过程中出现解释不到位,个别民警执法不公正,办人情案、关系案情况仍然发生,这就难免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报复。
二、当前交通民警执法环境恶劣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造成交通警察执法环境不良状况的原因主要有:
1、交通法规宣传滞后,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浅薄。在交通参与者中,图方便“乘违法车”、存侥幸心理违法行驶、“开英雄车”、我行我素等等现象时常存在;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目击证人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配合协助交警调查取证或不主动提供线索,不愿意作笔录,造成有效证据流失,影响了民警的执法公正和工作效率,使群众及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失。宣传滞后引发交安意识淡薄,一些人对公安交警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给公安机关和交通民警的执法活动造成了被动,使正当的执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管理体制相对制约,违法分子乘虚有恃无恐。交警属于市直单位,没有拘留审批权,办理无证驾车等严重违法行为拘留手续,需要区县公安局审批,手续比较麻烦,因此,多数该拘留的违法行为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致使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交警法办不了他,所以有恃无恐。
3、法律保护相对单薄,民警执法权益缺乏威慑力。目前,虽在《人民警察法》、《刑法》、《治安管理条例》等法规中,对保护民警执法权益做了规定,但对民警的人身及执法权益的保护普遍存在着操作性不强,处罚偏轻,缺乏威慑力等的问题。特别是对恶意投诉和诬告的处理缺乏法律依据,无形中怂恿了一些违法交通参与者侵害民警权益的现象,影响了民警良好执法环境的形成。
4、社会舆论不断加压,交警执法面临严峻挑战。伴随着民主化进程步伐,社会舆论对执法部门的监督更加透彻,交警执法更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热点。特别是网络上对极少数交警执法个案的蓄意炒作、恶意渲染,个别网民利用网络的随意性妄评臆断,混淆了视听,加上个别新闻媒体利用交警执法的负面报道作为吸引眼球的看点、卖点,交警执法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舆论压力。
5、民警执法认识偏差,人性化管理失却和谐职能。面对法律法规、纪律约束、舆论导向等多重管束和压力,不少交警顾虑重重、缩手缩脚。加之对人性化管理与严格执法认识上的偏差,“人性化执法”成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代名词,一些交警于是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作为或消极作为。少数违法人员正是认准了这一点认为民警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往往就会在现场采取胡搅蛮缠和无理取闹等方式拒绝或妨碍民警执法,少数不法之徒利用这样的机会拒绝甚至暴力阻碍警察的正常执法活动。
三、营造良好交通执法环境的对策与思考
如何刹住不良之风,在加强交通管理的同时依法保护民警执法权益,积极营造良好的交警执法环境,支持民警更好地履行职责,全力打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采取如下对策:
1、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交通安全宣传突出“广”之力。交警部门要结合交通安全“五进”宣传和“文明交通计划”的普及进一步深挖角度、广开渠道。一是重点把与公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容易触犯的法律,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和有针对性的宣传效果进行铺天盖地的大肆宣传,使更多的公民懂法、守法、用好法律以规范自己的言行。此外,还要建立法制普及与警务公开的长效机制,因为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既包括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之,也包括公民对执法程序和警务活动过程的了解,所以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正面灌输”、“反面警示”和“警务公开”,才能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执法环境。
2、积极争取政府各方的理解,交通管理执法呈现“和”之美。各级公安机关要将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取得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以便积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驾护航。政府部门与交警团结合作,互相响应,宣传道路交通管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不断进行法制教育,提高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改善执法环境。使公安交警能集中精力干好“份内事”,在法定的职责和权限范围内履行好职责。
3、主动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交警执法队伍凸显“严”之韵。当前,执法环境不尽人意,其内因还是民警的素质问题。交通民警执勤执法过程中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既不能不作为,更不能乱作为;在处罚中要把握统一的尺寸,不能随心所欲,要纪律严明、行为清廉。因此,一要加大民警教育培训力度,强化民警的法制教育,做到“执法者先学法和懂法”,才能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教育民警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高交警执法的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二是牢固树立从严治警理念,全面开展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事故处理及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等岗位队伍清理整顿,严禁使用非执法主体执法,通过督察、问责、群众监督举报等,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用过硬的素质消除群众的误解,改善执法环境。
4、加强保护民警的合法权益,交警执法要保障“法”之威。针对一些不法分子的行为,建立保护民警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提高法律的威慑力。笔者建议一是既要适时成立民警执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及时妥善受理和处置侵权案件,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打开民警的“心结”,又要逐步建立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在交通事故处理和抓捕肇事逃逸犯罪分子等各方面工作中,都要建立保护民警依法执法的合法权益和长效机制,确保民警在执法中有充分的手段来实现管理交通的目标;二是提高民警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进行具有针对性训练,使民警警务技能得到巩固提高,在危急时刻,能有效帮助民警减少牺牲,减少流血;三是真正落实“从优待警”,建立民警健康档案,伤亡保险制度、休假制度、政治考核用人制度等等,为民警解除后顾之忧。由外至内的创造良好交通管理执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