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地方动态 >> 正文
[湖南]如何用警营精神文化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植根在民警心田之四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湖南省常德市交警支队直属四大队大队长 刘代兵 2012年6月1日10:56

    四、警营文化在基层交警队伍建设中的困惑与成因

    随着社会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突现,公安基层交警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名目繁多的各种考核,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压得民警喘不过气来,部分民警神经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近年来,为了减轻民警压力、缓解民喜情绪,公安基层交警部门都十分重视警营文化建设,不断丰富警营文化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警营文化活动,发挥舆论导向功能,弘扬队伍正气,起到了发挥调节功能和缓解民警压力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价值的存异。一是共同价值观与民警个体价值观结合效果不甚理想。在上叙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一些公安机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价值观建设过于追求形式,口号多于实质,方法单一,无法同民警的实际经验和个人追求相结合,无法深入民警内心。二是警察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在警队盛行。传统文化中的中的糟粕与拜金主义的盛行,造成了当前警队中存在这消极的警察亚文化。

    (二)体制的缺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增强企业凝聚力,往往是通过激励实现的。当前,由于公安队伍规模大、人数多,民警职务序列参照公务员的行政级别区分,基层职务层次过少,警衔衔级区别不明显,导致民警压职压级现象严重,专业技术民警的工作成果很难被社会认同。行政职位与待遇和职责的挂钩,会逐步导致领导的权力强化、民警职责弱化的局面,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断层,导致越来越浓厚的“官僚文化”。加之当前警务工作的繁重及执法环境的恶化,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降低,逐渐养成“做多错多”的观念。

    (三)环境的压力。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的急剧转型,导致了社会矛盾凸显,各类违法刑事案件高发。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一线民警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往往难以缓解,极易使民警的精神、行为出现偏差。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也使得公安机关无法系统开展警队文化建设。

    (四)主体的失落。由于公安机关长期以来过于强调其半军事化性质,在队伍管理中方法生硬,手段简单化、模式化,在对警察文化建设中,也流行从上往下的灌输和推行,民警同样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五)学习的艰难。知识经济的浪潮正推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文化的变革, 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共识。公安民警除了希望职级和薪水的提升以外,也希望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得到提升。但由于缺少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文化素质提升有限,导致一些民警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学习意识和转化学习的能力,对新知识、新形势较少关注与思考,理论素养、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就会在工作中丧失动力。

(值班编辑:郭艳超)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