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信息化动态 >> 正文
趋势分析:车联网将成为智能交通拓展的方向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2012年5月8日12:3

    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是基于RFID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该项目是由国家公安部组织研发,经国家科技部认证后列为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中进行的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编号为2008BAF31B00)。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的开发将推进\"车联网\"和RFID产业化进程。

  智能交通是物联网发展的重点

  物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归纳起来目前主要有四个领域值得特别关注:环境监控、物品溯源、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其中,环境监控已经展开,物品溯源基础尚弱,智能电网受到重视,智能交通潜力巨大。

  智能交通之所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与环境监控、物品溯源、智能电网并列组成物联网发展的四大重点领域,是与我国的国情分不开的。汽车的能源消耗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200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56%.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石油消费量仅次于工业,占总消耗量的25%左右。同美国的每辆汽车每年消耗1.8吨燃油、欧盟的1.5吨、日本的1.1吨相比,中国高达2.3吨,能源利用率较低。在污染排放上,我国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一辆轿车一年排出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并且,我国城市交通拥堵也已经日益严重,大约有30%的汽油是消耗在堵车的时候。

  面对这些交通运输业带来的能耗、污染以及拥堵问题,发展智能交通是解决思路之一。智能交通能够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使交通堵塞减少约60%,使短途运输效率提高近70%,使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两至三倍。车辆在智能交通体系内行驶,停车次数可以减少30%,行车时间减少13%~45%,车辆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50%以上。

  智能交通能够大幅降低汽车能耗。通过智能交通控制,由于平均车速的提高带来了燃料消耗量的减少和排出废气量的减少,汽车油耗也可由此降低15%.以中国7000万辆汽车保有量测算,每年可减小约2500万吨汽油的消耗,占了每年成品油进口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交通的顺畅将大幅度减少车辆在路上的停滞时间,使得汽车尾气的排放大大减少,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据测算,全国汽车发动机空转的时间每减少1分钟,就可减少1000吨汽油转化的废气排放。推动智能交通,可使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25%~30%.

  智能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ntelligentVehiclehighwaysystem,IVHS)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车联网应成为智能交通拓展的方向

  目前,智能交通正处在一个攸关未来的抉择点。
  早期的智能交通主要是围绕高速公路而展开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建立了全面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对全国的高速公路收费进行信息化管理。目前交通问题的重点和主要的压力来自于城市道路拥堵。在道路建设跟不上汽车增长的情况下,解决拥堵问题,主要靠对车辆进行管理和调配。新加坡就把管理的重点转移到热点区域,对进入热点区域的车辆都实行收费,调节热点区域的车流量。

  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将向以热点区域为主、以车为对象的管理模式转变。因此,智能交通亟待建立以车为节点的信息系统车联网。车联网就是综合现有的电子信息技术,将每辆汽车作为一个信息源,通过无线通信手段连接到网络中,进而实现对全国范围内车辆的统一管理。

  车联网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管理部门无需再在各城市、各高速建设小范围的单一监控网,而是以极低的成本真正实现车辆、道路的全国统一管理。所有车辆实时在线,无论是本地汽车驶到外地,还是外地汽车驶来本地,管理部门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所需的车辆信息。

  2)对于车辆定期检验、排放控制、走私车及套牌车查处、盗抢车追踪等,都有了简单快速高效的手段。

  3)通过对路口路段汽车数量、车速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实时掌握全国各城市及各条公路的交通状况,实现真正的智能交通指挥。必要时,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汽车电子信息网络,将指令或通告发送给汽车终端或现场指挥人员。

  4)可以设定热点区域,对驶入热点区域的汽车进行差别计价收费。

  5)汽车电子信息网络还可以实现全国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无论是在城市内的高速公路,还是贯穿多个城市的长途高速公路,根据汽车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经过的信息,直接实现不停车计费,准确快捷。

  6)可以实时收集反馈的车辆车况信息,对有问题的车辆提前干预。

  目前,车联网已经得到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7月8日~9日,交通运输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武汉组织召开了2010年交通运输通信信息中心主任交流研讨会,全国交通系统的通信信息相关部门负责人几乎都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强调了信息技术对于交通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作用,推动\"车联网\"、\"船联网\"建设成为会议共识。

  车联网为汽车产业带来升级赶超机遇

  我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消费大国。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接近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接近7000万辆。2009年,中国汽车的销量为1300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22%.2010年上半年,汽车销量达718万辆,居全球首位。但是我们还不是汽车强国,生产的汽车以低端汽车为多。

  要完成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提升汽车的信息技术含量是关键。从1989年到现在,平均每辆车上安装的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30%以上。在一些豪华轿车上,电子产品甚至能占到整车成本的50%~60%.汽车中传统产品升级很慢,而电子产品5年基本就要升级。今后汽车升级主要就是由电子技术驱动,70%的汽车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同时,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汽车厂商除了降价以外,增配是最有效的竞争手段,在增配过程中,汽车电子的配备率将大幅度提升。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技术上的差距是制约我国发展的核心要素,其中包括汽车信息化、整车开发能力、动力总成技术和轻量化技术等四方面,而汽车信息化是差距最大的一个环节。实施车联网,把汽车制造纳入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环境中,将为国产汽车工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车联网发展的基础已经具备

  3G网络为车联网提供了完备的网络基础

  车联网需要汽车与网络连接,还要求一张全国性网络,覆盖所有汽车能到的地方,保持7×24小时在线,实现语音、图像、数据等多种信息传输。只有公众通信网能够满足这些条件。

  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都已经建成覆盖全国的基础通信网,网络覆盖广、性能优、可靠性高。特别是三大3G网络的建设,今年都将完成全国地市级城市的网络覆盖,未来两年将对县城实现基本覆盖。3G移动通信网络高速发展,能够提供宽带化的无线信息传输通道,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可以处理图像、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这为建设车联网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在中国推进车联网面临得天独厚的体制机遇

  体制问题是融合创新的必备外部条件,而我国的车联网发展面临得天独厚的体制优势。党的\"十七大\"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并组建了现在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为\"两化融合\"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而车联网是两化融合的现实结合点和突破口。

  另外,车联网的建设主要涉及汽车制造业和通信业,而这两个行业的主管部门通信发展司、装备工业司同属工信部。此外,RFID等电子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厂商、IT系统集成提供商、无线频率规划管理的部门以及负责物联网编码制订的标准化组织,也都由工信部主管或者主导。因此,几乎车联网建设的一切问题都能够在一个部委领导下协调解决,体制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推进车联网具有良好的社会管理基础

  我国居民身份证从第一代过渡到第二代,最大的变化是二代身份证嵌入了一个非接触式电子芯片,可以通过无线扫描确认身份。许多以人为本的信息化便捷应用,如电子机票,都是基于此而开发的。

  车联网与之类似,要求每辆车都入网,就是要给每辆车嵌入一个具有联网功能的\"二代身份证\".而中国对车辆的管理仅次于对人身份户籍的管理,车辆登记和管理制度完备、全面。车辆在购买使用时,必须在车辆管理所进行登记,车辆以及车主的各种指标、数据都登记在案,并且定期进行检查。汽车的\"第一代身份证\"数据信息齐全,这为汽车换发\"二代身份证\"以及实现车联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的基于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传感网发展迅猛,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可以把任何物品与通信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这解决了汽车如何联入公众网的问题。

  到上海世博会园区里的热门场馆\"上汽-通用汽车馆\",看一部科幻大片《2030》,就可以超前体验到20年后的汽车生活。

  在片中,2030年的上海拥有5层立体交通网络。人们驾驶着EN-V、叶子和海贝这三种未来车型出行,任何人都可以开车,车速飞快,而且在\"车联网\"的保护下实现了零交通事故率,堪称绝对安全。通过\"车联网\",汽车具备了高度智能的车载信息系统,并且可以与城市交通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以及社区信息网络全部连接,从而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即时资讯,并且作出与交通出行有关的明智决定。外形小巧时尚的EN-V将可以实现智能停泊,通过建筑外墙的轨道直接停在自家阳台上,或者进入高速火车的车厢中。由于每辆车都采用了自动驾驶技术,盲人也可以开车穿行于城市中。智能的\"车联网\",甚至可以帮助司机订票、寻找停车场,以及自己找到充电站完成充电。

  那么如何实现以汽车为节点、以网络为基础,人、车、路、网协调发展的车联网格局呢?当前各种技术条件、体制条件、社会条件都已具备,关键是要建立起一个机制,把这些优势条件组合起来,进行融合创新。

(值班编辑:郭艳超)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