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戴姆勒投资8.5亿美元在印度建厂,首席执行官蔡澈(Dieter Zetsche)出席了该厂的开业仪式。他从一款较小马力的黄色卡车驾驶室跳下,车前格栅上并无梅赛德斯-奔驰的三角星标志。戴姆勒在印度组装高端卡车数年,但近期建成了廉价的Bharatbenz品牌生产线,开始与全球各大重型设备制造商一道,争夺大批量、高增长但注重节省成本的印度大众市场。
这一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截止到2012年3月的一年里,印度卡车销量增长18%,突破了80万辆,预计到2017年将翻倍至160万辆。
这一数字超过美国,美国去年仅售出30万辆商用卡车。
在印度市场,成为最好还不够。
制造商瞄准占印度卡车总销量70%以上的低端工程市场,纷纷推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为实现这一点,制造商需要进行本土化。
载重量25吨的BharatBenz 2523型卡车税前售价很可能在175万卢比(约合3.33万美元)左右。
这还不到梅赛德斯-奔驰Axor 2529车型售价的一半,後者在欧洲的零售价为6.1万欧元(约合8.1万美元)。
孟买一设备分销商Ajisons的总经理Bharti Momaya称:“如果客户能以国内制造商相同或更低的价格,拿到跨国公司制造的组件,对国际产品的需求自然很大。”
车商多年来一直致力实现产品本土化,采购原材料,为印度定制便宜的车型。
美国福特、韩国现代汽车等公司上个世纪90年代在印度投入巨资,目前在印度制造的汽车占有该市场75%的份额。
相比之下,海外卡车制造商在印度市场的份额不到10%。
欧洲重型设备制造商目前纷纷提供无附属设备、当地采购制造的产品,范围涉及牵引卡车、电力系统和机械。
波士顿咨询驻慕尼黑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Nikolaus Lang称:“印度绝对需要海外公司在精品战略之外,找到本土渠道,研制适合印度市场的产品。”
“在新兴市场的卡车行业,未来十年将是本土化的十年……这是下一个挑战。”
这个策略在巴西进展良好,外国制造商在那里主导了卡车市场。
由於中国和俄罗斯对外资持股设限,对於渴望增长的全球制造商而言,印度是一个重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