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公交资讯 >> 正文
[广东]广州:公交先行如何缓解高峰拥堵
来源:南方日报 2012年4月17日9:3

    上班要个把小时,公车成了沙丁鱼罐头……传统的城市发展带来了不少“城市病”,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就是一例。这种现象在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十分明显。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高峰时段,拥堵的交通状况也让司机们乱了套,公交车和私家车抢道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市民表示,路上拥堵,每天挤车、挤地铁“很心烦”。

  交通拥堵不可能一朝根治。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成为广州市“治堵”的重要战略手段。在探路新型城市化的征程中,广州如何保障公交优先?如何破除交通拥堵?

  在专家看来,交通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城市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政府、企业、医院、学校、商店等资源过于集中在城区,带来了频繁的人口流动,最终必然导致拥挤。要从根本上解决,需要从城市布局上重新调整,形成新城区,分散城市的压力,构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双向流动。

  地面交通高峰期公交私车争道

  在正常平均上班花费时间的排名中,北京以38分钟“拔得头筹”,上海、广州均以36分钟紧随北京之后——这是去年《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披露的消息。

  “现在一下班,我都是先吃完饭再回去,挤公车太恐怖了!”周先生到广州已有10年,现在住在海珠区赤岗路,提起这些年来的交通变化,他坦言上下班高峰期,车内车外的拥堵情况还是没有改变。

  记者就在下班高峰期深刻地体验了一回。昨日下午5时50分来到南方报社公交站,由于天降小雨,地面湿滑,不少汽车都要减速行驶,这也让广州大道往南方向的汽车排起了车龙。到下午的6时15分,车龙越来越长,俨然成了“小火车”,从广州大道中的桥底红绿灯处一直延伸到广州大道北的方向。而在南方报社公交站前,公交车也排起了车龙,记者发现,光是将要进站的公交车就有近9辆。记者在公交站台候车时计算发现,122路公交车15分钟才来一趟,而且车上十分拥挤,等候122路公交的市民有10名左右,但最后只有5名乘客能顺利上车。

  在公交专用道上,由于都已被将要进站停靠的公交车占满,有几辆公交车被迫挤到旁边的社会车道行驶。同时,也有少量的私家车驶入了公交专用道上。此时此刻,路面就像在上演“私家车大战公交车”一样,只要有空位,不光是私家车,还是公交车都在抢道。这样一来,除了拥堵的车流外,还有不耐烦的汽车喇叭声。

  这些乱象,仅是广州这座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一大缩影。

  “在上下班高峰期时段,公、私争道的现象经常发生,我们也看习惯了,只要我能挤上到公交车,就很好啦。”市民黄先生建议,私家车应该要错峰出行,先让坐公交的市民优先,“最好企业也能配合,鼓励有私家车的员工选择晚点下班,错峰下班。”同时,黄先生还希望,在每个公交站台上,设置一个像BRT站台一样能预报公交车到站情况电子屏,“这样等车,心理起码有点底,否则就要经常伸长着脖子留意公交车几时到站。”

  地下交通挤地铁三号线“好恐怖”

  4月13日下午6时30分,记者在珠江新城地铁站换乘三号线至天河客运站方向时注意到,由于下班高峰期客流量大,珠江新城地铁站内的换乘通道,已被地铁工作人员用铁栏杆围成七弯八拐的通道。当记者好不容易顺着人流来到地铁三号线时,站内候车的人群是密密麻麻。记者等了两趟车才勉强挤进地铁。

  在候车期间,记者发现,有个别市民站在“下车通道”,并没有按照地面候车的标志排队。最后经过工作人员几番提醒,才“很不情愿”地按规定排队候车。甚至还有市民无视地铁关屏蔽门的提示音,在关门的“危急时刻”依然“急速冲锋”,有市民说:“虽然知道这样做很危险,但还是想碰下运气看下能否挤上去。”

  在地铁行驶到体育西路地铁站时,有一名外国人好不容易挤上地铁后,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同旁边的友人感叹道:“好恐怖啊!”每天下班都要在体育西路转乘一号线的蔡小姐表示,地铁三号的车次比较密集,不用等太久,“但最让我心烦的是,上下车那一刻。虽然大部分人都能按照地面的候车标志排队,可一到上车时,还是一窝蜂地涌上去。下地铁时,我曾经试过左脚刚踏出车门,马上又被蜂拥而至的上车人群挤回到车厢内,真的是很无奈。”

  无独有偶,高峰期,地铁拥挤还普遍存在于1号线、8号线等线网中。

  3月,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2012年广州市内公共交通服务状况市民评价”民调,显示市民对公交车服务的评价呈不同程度的上升,对地铁服务的评价则整体下滑。对“车内拥挤程度”的评价中,地铁族在2008年不满意度不到三成,但2011年以来明显恶化,不满意度今年更飙升20个百分点,远高于公交车族20个百分点。

  部门回应:新开50公里专用道强化公交优先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成为广州市“治堵”的重要战略手段。实际上,正如广州市长陈建华在市委全会上所指出的,广州强化公交优先战略,今年要重点推进机场扩建、铁路、港口设施、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市交通等八大类总投资约400亿元的170个项目的建设。据介绍,广州今年要加快地铁六号线、八号线、九号线、广佛线广州段建设,力争开工建设14号线、21号线和知识城线。实施交通疏堵工程,改善同德围、金沙洲等重点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开展27个交通拥堵点的治理。启动珠江新城、白云新城文化广场等5个公交站场和50公里公交专用道建设,着力提升中心城区交通运行效率。

  对于早晚高峰拥堵的问题,市交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缓解部分班次的乘车拥挤问题,将对客流量大的站点、路段进行摸查,并根据客流情况采取空车切入、短线、大站快车等灵活调度方式快速疏导客流;配合公交专用道的启用,强化公交专用道内的运营管理,提高公交运营速度和周转率;倡导市民错峰出行,缓解因高峰期集中出行导致的乘车拥挤等问题。

  据悉,今年,市交通部门将着力抓好公交服务均等化,分批实施50条公交线路开行,重点提升中心城区线路运作效率、夜间公交服务、城乡结合部地区公交地铁接驳、高断面客流疏运及完善与“三区两市”、佛山等接壤区域线路布局;着力抓好现有公交专用道的运营管理及新建的筹备组织,除继续完善2011年开通公交专用道的运营管理外,今年将新开50公里公交专用道,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交上满意答卷;同时,着力强化公交地铁无缝衔接,实现与地铁接驳公交线路从现状50%提升到55%以上。

  在地铁建设方面,2010年国家发改委已批复了广州市轨道交通一、二、八号线、三号线及五号线车辆增购项目,同意增购列车共90列。最近,三、五号线的增购列车开始陆续到货,部分列车已调试完毕,已具备调整线路运能的条件,将一定程度上缓解拥挤。

  专家建言:广州新型城市化需要构建农村城市双向流动

  在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靳文舟教授看来,造成公交、地铁拥堵的深层次问题,主要是有四个“没找到”:“首先,我们还没找到一条让城市交通不堵的可持续办法;其次,由于公交运营成本的问题,没找到一条在人口稀疏地区让坐公交方便起来的可持续办法;再次,还没找到一条政府、公交企业和社会需求相协调的运转、运营模式。到底是政府主导公交企业,还是公交企业市场化?最后,我们还没找到一条城市规划和公交规划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把握好广州市公交和城市交通体系的定位,广州要建立以公交为主体的交通体系。”靳文舟提出,在城市规划的角度方面,要让“公交优先”,政府就要舍得掏钱投入到公交的建设上,投入足够的经费让公交方便起来。政府每年在修路、添置路灯、美化道路方面的投资很高,但在公共交通建设方面的投资却很少,希望政府能狠狠地重视这个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广州市内1000多万名老百姓出行的问题。

  靳文舟提出,既然是以公交优先发展的都市,就要大力发展“公交优先”的通行权。例如,把道路的三车道拿出一车道来让公交先行。“但目前的状况是,现在的公交专用道大多都不是设置在交通拥堵的地方,效果自然不明显。所以,政府要敢于‘忍痛割爱’,让私家车堵,让公交跑起来。

  随着多年的高速发展,广州城市格局不断拉大,总体规划纲已提出“一主六副多组团”的市域空间结构。

  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在接受采访时曾一针见血指出:“交通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城市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政府、企业、医院、学校、商店过于集中在城区,带来了频繁的人口流动,最终必然导致拥挤。”

  “修路,或者说增加公共交通,并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就必须客观上减少人们的出行需求。我觉得,这就需要城市布局的重新调整。”牛文元认为,过去的城市化,是一种单向流动,就是农村的人大量流向城市,广州新型城市化需要构建双向流动,农村人要流动到城市,城市人也要向农村流动,把城市的功能、工作机会流动出去。比如说在国外,有的大学、有的企业,会把部分学院、车间、部门迁移到郊外去,提供稳定的就业和良好的公共服务,从而形成新城区,分散城市的压力。政府需要做的,是要把公共设施做好,例如提供便利的交通和配套设施,同时通过规划和政策倾斜,在当地配备高质量的医疗、教育、商业机构,要做得比城市更好,让人不再需要每天往城市中心跑。这不仅能解决交通问题,也能促进就业、改善城市环境。

(值班编辑:梁赟)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