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津市市委政府隆重津市市“十佳满意机关”、“ 十佳满意公仆”颁奖晚会。津市交警大队党组成员、事故处理中队中队长王多安被荣选为“ 十佳满意公仆”。
或许,当你正在餐桌上享受美食、在爱屋里享受天伦、在酣睡中享受美梦,而他无论白天黑夜、无论严寒酷暑,都可能在勘察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做好善后调解,为的是百姓的满意,为的是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3年来,我们从他身上找到了法与理的契合、情与义的交融、刚与柔的相济,更看到了人间博爱在一个交警身上的彰显;
在领导和同事的眼里,和他的警衔“两杠三星”一样,他是一名“三心二意”的事故处理交警,即工作热心、细心、耐心,大事小事都在意,而对自己个人的得失却又不在意。
他,就是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党组成员、事故处理中队中队长王多安。
热心:感动怨气冲天的古稀老太
2011年5月30日凌晨6时,大多数人还在享受着美梦,王多安就接到了事故报警电话:津市一中门前一位老人被的士车擦伤,双方闹得不可开交,要求出警。王多安想,现在正是一中学生上学的高峰时段,车辆如流,必须马上赶到现场。他顾不上洗脸、刷牙,开车赶到现场。一到现场就看到了一名年过古稀的老人和一位30多岁的中年女司机正在激烈争吵,双方互不相让,围观看热闹的人也渐渐多起来了,为了不堵塞交通,王多安按程序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图后,将肇事车移到路边,并将老人和女司机请到一边,当王多安看到老人有两处明显的伤痕后,把老人安排到医院,进行诊断排查。王多安体会到老人心有不舒服,对于她的怨气冲天,他不生气,总劝是耐心又恰如其分的劝导老人,最后得到了老人的理解,王多安又从法理和道德的角度教育女司机,使女司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医院向老人赔礼道歉,付清医疗费用,双方被王多安这种热情所感动,最后,双方握手言和。
2011年4月25日,澧县九垸乡周华杰驾驶湘J7D730号两轮摩托车在津市绿康食品厂前被一辆深黑色商务车撞倒受伤,事发后,商务车逃逸,伤者因无钱治疗而睡到了事故处理中队办公室,要求大队为其垫付医院费用,王多安一边组织民警加大对案件的侦破力度,一边给伤者及其家属做工作,主动到医院联系协调伤者治疗事宜,伤者十分感动,立即搬出办公室,并积极配合民警们的工作,最后将逃逸车辆抓获。
就凭着这样一颗热情的心,一年前,王多安来到了最辛苦、最繁琐,有时甚至会遭谩骂、殴打、很少有民警想来的事故处理中队。12年前,保河堤中队还是租住民房办公,为改善办公条件,大队决定修建中队,在既要修建中队又要完成繁重的业务工作的艰苦环境下,是热心的王多安主动请缨,通过他的积极热心工作,保河堤中队营房高标准建成了,中队各项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也处于大队前列。王多安还始终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坚持哪里需要到哪里,从2001年起,就先后担任车管所所长、安宣股股长。他无论到哪里工作,都热心助人。2009年6月29日王多安接到致远公司和邦乐公司老板的求援,请求为两公司58台欧Ⅱ排量的车辆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否则,7月1日以后就不能办理,王多安立即跟大队长和支队车管科领导汇报,并于6月30日带领两公司的人到支队为58台车辆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为他们减少损失500多万元。
他还关爱弱势群体,热心扶助贫困学生、孤寡老人30多人次。
耐心:把不想活的人说“活”
一年前的3月26日,王多安处理了一起发生在湘北公路上的客运车辆和货车的重大事故,当时死亡1人,受伤10多人,客车司机受伤很重,双腿被截肢,一时情绪低落,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想放弃自己的生命。家人朋友万般无奈下想到了王多安,希望他能帮帮忙。王多安多次利用休息时间赶到医院,在病床前耐心的劝导司机,用自己的经历与阅历帮司机解开心结。通过多次的开导,这位司机终于想通了,肯吃饭了,精神也好多了,最后也很快出院了。在这起重大事故中,他耐心做好死者家属和伤者的思想工作,跑到死者家里,召开座谈会,宣讲政策法律,跑保险公司协商垫付,切实解决好每一个死伤者的燃眉之急,情绪激动的死伤者及家属被王多安的这种耐心精神所感动,没有去信访闹事,最后圆满解决了。
事故处理是直接和人民群众打交道的,要当事人心服口服,做到案结事了,既要有做群众工作的策略和艺术,更要有耐心,对每一起交通事故,他都耐心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尤其是对每一起死人交通事故,王多安是必须参加的,像对待家人一样热情、耐心地做好死者家属的接待工作,为当事人讲解法律、政策,稳定死者家属情绪,有理有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一身凛然的正气赢得家属的信任与理解,让当事人及家属握手言和,最终使事故得以顺利处理,让当事人及家属做到案结事了,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正是这种耐心,王多安以精益求精为目标,把所负责的工作做亮做优。2008年初,津市争创全国平安畅通县市,王多安所负责的安宣股作为创建的主要牵头股室,他总是耐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探索交通管理的新路子,与领导一起研究制定方案,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并探索出“立足常态管理,探索长效机制”的津市“351”模式。尤其是在摩托车管理上,健全了两级政府社会化的责任包保体系,完善了市、乡(镇)、村(居)三级的社会化责任包保机制,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覆盖的社会化网络。2009年津市被公安部、建设部等国家六部委授予平安畅通县(区)市单位称号等荣誉。
细心:给别人以温暖和希望
去年1月29日21时,一行人在津市新洲镇车渚村路段被车撞倒,行人受伤严重,摩托车逃离现场。王多安接到报警后,迅速带领民警赶到事故现场,勘查事故现场、制作现场图,拨打120急救中心救人。现场仅留下一些碎片,在没有任何目击证人的情况下,要查清一起逃逸交通事故如大海捞针,难度可想而知。王多安首先从两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一是车辆的定性,确定是什么类型车辆所为,通过现场碎片确定了肇事车辆为普通两轮嘉铃摩托车;二是车辆行驶方向的定性,该车是由西向东行驶,是驶向澧县原种场的,确定此人极有可能住原种场范围的。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基本确定后,根据摩托车肇事逃逸特点,交警划定了侦查范围,王多安带领民警着重在澧县嘉山原种场进行内侦查,来到澧县原种场场部和场部取得联系,召开全场干部职工大会,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挨家挨户排查,原种场干部职工立即行动起来,开始挨家挨户排查。王多安还发放协查通报,到摩托车车行、新洲镇附近和澧县原种场挨家挨户排查,发放通报500多份,排查走访500余户家庭。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澧县原种场鲁家场村四组沈某家看到了可疑车辆,拿着碎片与摩托车进行比对,基本吻合,遂将沈某和可疑摩托车带回大队。并将碎片与摩托车送交刑侦大队进行司法鉴定,最终确认了碎片就是该车脱落的。在铁的证据面前,沈某承认了撞伤人后肇事逃逸的事实,沈某被刑事拘留, 仅18小时就破获了一起重大逃逸交通事故,沈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死者家属也得到了民事赔偿。
一年前,事故处理中队民警廖罗平的爱人生了病住院,王多安很是关心,经常去医院为病人送饭,帮助民警解决实际困难,后来病人因抢救无效去世,他又帮助廖罗平操办完丧事。只要中队民警家里有事情,他总是第一个到场。这样的细心,把中队全体民警的心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几易其位后,王多安于2010年4月兼任事故处理中队中队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机动车数量成井喷式增长,道路交通事故也在成倍增加,津市每年大大小小事故有上千起,死人事故几十起,伤人事故上百起,每一起事故,王多安都非常细心地严格审核、把关、签字,为的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得起头顶的国徽和群众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