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姜堰构建“四联”服务机制 破解转型升级难题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闵炳建 2012年2月29日12:21
十二五期间,如何破解经济发展过程中因转型升级出现的难题,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姜堰市采取重大项目联评、联批、联督、联查服务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借鉴。
2011年初,姜堰市委书记王仁政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代表市委、市政府发出号召,在全市建立重大项目建设联评、联批、联督、联查“四联”服务机制,将“四联”工作机制建设作为机关转变作风,提高执行力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姜堰列入“四联”服务的重大项目为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投资新上重点项目、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以及技术改造、追加投入的重点项目。其中一产项目规模为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外资项目500万美元以上;二产项目投资额10000万元以上、外资项目2000万美元以上;三产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外资项目1000万美元以上;市委、市政府确定列入“四联”服务的其他项目。
联评。联合评审,把好关口。由“四联”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从项目真实可靠性及产业政策、产业拉动、土地使用、规划布局、环境保护、投入产出、资源消耗、财税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严把项目准入关,实现集约化招商选资,以最少的资源代价获取最大的投资和产出效益。
联批。联动审批,提速办理;按照“能简则简,能快则快”的原则,构建联合审批平台,真正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提高审批效率。联批工作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相关部门及落户单位配合,并保持与市“四联”办的沟通联系。
联督。联手督查,推进落实。整合督查资源,构建大督查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服务不到位、落实不力、推进不快、环境不优的问题。
联查。联合检查、履约到位。建立四联项目事后联查机制,重点对投资方履行协议和承诺的情况进行检查。
“四联”工作开展以来,市行政服务中心高度重视四联工作,精心准备,认真研究,积极谋划四联项目联批阶段的各个环节和重点,制订了《四联项目审批操作细则》和各类详细的表单、告知单、督查督办单,充分发挥“牵头协调,细化要求,全程参与”的作用,保证审批工作的顺利开展。“四联”工作机制建立后,统一了各部门思想,形成了全力配合格局,加快了项目服务,保证了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一是项目把关更严。通过实施综合评估,把资源消耗高、财税贡献低的项目特别是虚假项目拒之门外,确保生态型、环保型、效益型的优质项目顺利落户,全年共组织召开项目初评及综合评审会12次,19个项目被否决暂停实施,否决率60%。
二是办理效率更高。对于联评通过的项目,安排专人全程代办相关审批手续,实行“专窗受理、即报即批”,所涉及的收费项目标准一律从低,所需材料实行一单告知,所有办理流程能简则简、能快则快。自2011年4月份开展“四联”项目以业,联评会纪要一经下发,部门直接审批程序,通过综合评审的12个四联项目,营业执照、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等各项事项全部办结,目前绝大部分项目均进入了规划平面图审批环节,审批更加高效快捷。
三是服务质量更好。“四联”工作机制建立后,为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和质量提供了机遇和可能。重大项目联审联批,现在已成为我们紧抓在手的一项特色工作。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重大项目“四联”服务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综合受理窗口。重大项目通过初评、综合评审等会办形式,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同时办理,本市范围手续即报即批,市外以上手续部门负责帮办,收费标准申报资料一次性告知,各类资料中心负责传递,办理时效更快,服务质量更高。
四是审批监管力度更大。通过建立联查、联督工作机制,加强了日常监管和定期督查,先后组织专项督查活动3次,协调解决投资方反映的有关问题5项,提出意见和建议7项;解决了职能分离、机构分设、人员分工不到位、重复检查的问题;行政部门从根本上克服了过去审批与监管一体,而产生的批管不分、以批代管、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能够腾出更多的领导精力和人力来强化监管,为实现审批简便规范、监管及时到位提供了体制保障;“联评、联批、联查、联督”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是一个系统工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协调,行政服务效能、审批监管力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值班编辑:Online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