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互动中心 >> 通讯员专栏 >> 正文
[江苏]从校车事故谈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出行交通安全隐患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吕善华 2012年2月21日16:8

    中小学生出行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家长以及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去年“11.16”甘肃正宁县、“12.12”江苏丰县校车事故,更使得中小学生出行交通安全问题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中小学校由于受经济条件、地理位置、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局限,交通安全隐患比较突出,中小学生受交通事故侵害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强化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增强广大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维护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切实保护广大中小学生人身安全,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笔者结合几年来从事交巡警工作的经验,就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出行交通安全状况,农村中小学生出行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成因,以及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出行交通安全隐患的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出行交通安全现状

    在广大农村地区,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中小学生乘坐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农用车甚至报废车上下学;不满12周岁的中小学生骑自行车上学,时常还看到一名中学生骑着自行车带着两名小学生;塞满中小学生的“校车”在乡村公路上快速行驶;上学放学路上,一些中小学生并排行走、嬉笑打闹。此外,随着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步伐的加快,乡村水泥路可谓四通八达,道路通行条件较以前大为改观,但这些乡村道多为四级路,路宽仅3.5米,加之标志标线缺失,这也给中小学生道路通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交通事故多发埋下了导火索。

    二、中小学生出行交通安全隐患的形成原因

    一是农村经济欠发达。在农村,尤其在苏北,虽然道路通行条件越来越好,但受经济条件制约,乡村没有公交车、校车,学生上下学代步工具主要是自行车、电动车、机动三轮车、农用车以及由低速载货汽车、淘汰的小客车充当的“黑校车”。

    二是学校分布的影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进,自2006年起,教育部开始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大规模布局调整,主要是撤并生源减少的农村中小学,把学生集中在县乡中心学校,过去每村一所小学校的格局被彻底打破。再有,随着拆乡并镇的乡镇区域规划调整,过去的二、三个乡并成一个镇,二、三个中学合并成一所中学。然而,带来的更大问题就是,孩子们上学路途远了,有的中小学生上学往返有10余公里的路程,客观上迫使他们只能乘坐一些不符合出行安全要求的车辆上下学。

    三是学校管理松懈。农村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这主要是学校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不重视交通安全教育,没有真正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内容,一学期仅靠驻地交巡警上一、二次交通安全课,传授一些交通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有的学校认为只要学生在校园内不出安全问题就行了,对学生交通违法行为不闻不问,放纵不管,明知不满12周岁的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也不加管理,无论“校车”怎么超员,也不加制止。

    四是校车超员超速。近年来出现的校车交通事故背后,无一例外都与“超载”、“超速”分不开。根据调查,目前农村里的校车超载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成为“常态”。因教育部门尚无力提供充足的校车专款、规范学生交通工具,“超载车”、“黑校车”便应运而生。他们为了节省成本、牟取利润,“多拉”、“快跑”成了其不二法门。

    五是校车管理不明。《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谈到了学校安全,但都没提“校车”二字。运载学生的“校车”超员、超速归公安交警部门管,非法载客又归交通部门管,学校源头却又是教育部门的职责。校车究竟隶属哪个部门管,在公安、教育和交通等部门之间,并无明确的职权分工。因为没有法律依据,找不到责任主体,教育、公安、交通部门都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责任。

    六是管理存在死角。盱眙农村驻地交巡警中队一般要管辖三、四个乡镇,警力严重不足,致使中队没有足够的警力深入乡村道路进行交通管理,导致接送中小学生的不法车辆得不到彻底有效整治,受条件制约,派出所兼职交巡警也是只能应付管理,多采取集中整治的手段,落实不了长效管理措施。

    三、预防和减少农村中小学生出行安全隐患的对策

    一是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交巡警要与交通部门加强配合,认真贯彻落实维护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管理措施,在校门口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减速带。对运输学生的非法营运车辆坚持严管严治,坚决取缔非法营运车辆接送学生。县、乡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督促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校长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校长、班主任、学生及学生家长逐级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形成公安交警、交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是多方协调,齐抓共管。协调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布局农村小学,尽可能让学生就近上学,减少学生在路面通行时间;督促有条件的学校改善学生食宿条件,增加学生生活老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住校就读条件;交通部门完善交通标志标线,整治危险路段,消除事故隐患;可采取政府、学校出一点、家长拿一点、分期付一点的办法添置校车,为学生提供有安全保障的校车,专门用于接送中小学生,便于管理。

    三是强化宣传,增强意识。交巡警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宣传,创新交通安全宣传形式,让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对交通安全常识的认知度,并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组织中小学生观看交通安全宣传“公益广告”及“流泪的花季”等学生喜爱的交通安全警示光盘,从中普及交通安全常识,震憾学生心灵;通过向学生发放《致中小学生家长一封信》、《交通安全常识读本》、《骑自行车常识》等书信形式告知学生家长,与家长共同教育中小学生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开展交巡警走进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学习相关交通安全常识,通过现场答题、有奖问答、现场手势指挥、模拟行走、乘车等形式,让学生在趣味教学中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开展“交通文明之星”评选活动,对在学习交通安全常识,遵守交通法规等方面突出的中小学生予以评比表彰,树立典型,对无视交通法规的予以通报,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并督促学校真正把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情况纳入操行评语;用身边真实案例加以教育、引导,将学生身边曾发生的交通事故制作成宣传展板组织学生观看;定期向学生开放警营,组织学生到事故现场进行学习教育,通过实地场景的宣传教育,促使他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文明交通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值班编辑:Online Team)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