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早已实现客运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的铁路、民航相比,公路客运信息化整合算是姗姗来迟。客运信息的分散、公共信息平台的缺失,让许多旅客在选择公路出行时不得不面临买票难、换乘难的问题。为此,交通部提出要加快运输和管理技术成果的应用步伐,提高营运客车的实载率和客运服务水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肥市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被提上了日程。
从“分庭而治”到“四个统一”
目前,合肥市公路客运由4家公司共同运营,下设9个长途客运站。由于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和一些技术上的障碍,9大客运站的售票系统各自独立,不仅异地售票无从谈起,就连在合肥市内也是“南站的票只能南站卖”,有时市民要买一张汽车票甚至要跑大半个城区。
市民“购票难”的问题也得到了安徽省及合肥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安徽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立足于中央精神和合肥市客运交通的实际状况,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推进“合肥市客运联网售票系统”项目建设,以尽快实现全市客运联网售票,同时该项目也被列入了合肥市08年重点建设的便民项目之一。
对以前合肥市客运这种“分庭而治”的局面,合肥市客运集团总经理卫志东深有体会:“在客运高峰期间,由于没有网上订票又不能跨站购票,很多客户宁愿选择铁路和飞机出行,造成了很多客流的损失,同时一些客流量大的站点面临的售票压力非常大,而客流量小的站点售票资源则得不到充分利用。”
“现在,我们终于有了统一的运营平台,但是将4家彼此竞争的公司统合到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方面,合肥市运管处起到了关键作用。” 卫志东坦言。
在项目建设之初,由合肥市运管处牵头,四家公司确立了“四个统一”的项目建设方针,即:统一软件、统一票证、统一结算、统一运维,从孤立的分布式系统走向横向的数据大贯通。在这一方针下,平台的产权归属问题和未来运维管理的操作模式,也经过协商确定。在具体操作层面,平台由4家公司中占市场份额最大的、卫总领导的合肥市汽车客运总公司承建,建设资金由4家公司联合筹办。平台建成后,将全面取代此前9个客运站的售票系统。新平台的维护则由合肥市汽运总公司实际操作,费用四家分摊。在这种“公平、透明”的氛围下,4家公司在整个项目建设中真正形成了一股合力。
着眼现在,更要纵贯未来
作为合肥市汽车客运系统的中枢,系统平台对可靠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流动人口大省安徽,合肥市发挥着交通枢纽的关键作用,而其中长途客运承载着相当一部分客流压力。
据卫志东介绍,整个合肥市目前共有省内外长途客运线路2000余条,每日发车3000余班次,日常汽运客流量维持在3万人左右,而在春节和黄金周的客流高峰期,客流量更是将翻倍达到7、8万人次,售票系统一旦不能正常运转,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与此同时,作为全省试点工程,本次系统平台建设必须为未来的拓展打下初步基础。按照规划,合肥市公路客运不仅要实现现有的56个售票点的联网售票,还将逐步建设多元化售票系统,包括统一规划设置银行、邮政、酒店宾馆、社区等代理售票点,完善客运票务信息查询和网上订票、售票系统,语音电话售票、数字电视售票自助售票等多元化售票模式。同时在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整合现有客运企业的安管系统、 GPS系统等,实现企业管理系统与行业管理部门系统平台的数据自动传输,建立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数据仓库,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监管数据和信息支持。最后,通过巩固、完善和升级联网售票中心的系统功能,加快建设区域性联网中心,实现全省乃至区域性联网售票。不难看出,合肥市客运售票系统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当前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要兼顾长远发展。
在深入了解客户应用后,浪潮提出“以四路服务器为主,配合负载均衡设计”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根据应用的不同,分别选用4台基于Intel至强7000系列处理器的NF560D2四路服务器承载数据库和WEB应用,2台高配双路NF380D作为应用服务器,报表、数据传输等,其他相关辅助业务则采用2台低配NF380D来运行,充分满足了合肥客运对于系统高可靠、高可用和高扩展性的需求。
其中,浪潮NF560D2四路服务器构成双机HA集群,后端通过光纤接入浪潮AS800存储,即充分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又为日后通过光纤交换机进行整合提供了方便。同时,系统还外接一台原有服务器运行Veritas BE备份软件,实时保障核心数据的安全。
同时,为了应对高并发访问带来的压力,方案采用了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负载均衡。其中,WEB服务器安装了负载均衡软件,两台应用服务器前端则配置一台浪潮TS8650负载均衡器进行并发的分流调配,这样不仅可以在关键时刻实现高压系统的分流分压,更使得系统扩展十分简单,只要在线增加节点即可,不需要系统停机,不会影响系统运行,为未来业务拓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卫志东对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浪潮的技术团队从系统规划之初就积极参与了进来。根据我们的业务特性和需求特点,他们设计了最合适的方案,对我们平台的整合也提供了很多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既满足了当前需求又考虑到日后的系统扩展。”
头雁高飞,群雁振翅
为了迎接09春运高峰和适应09年各地市客运整合推广的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在方案确定后,提出了08年年底之前系统正式上线的建设目标。在4家公司和浪潮技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由软件开发、方案实施,到系统试运行、验收评估和正式切换的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便顺利完成。
“我们实际上是在用‘两条腿’走路。在软件开发上,我们客运总公司具有相当成熟的软件自主开发能力,这不但免省了软件外包带来的高额费用支出,也减少了专业软件公司在了解业务应用上所花费的时间;而在硬件平台的建设上,浪潮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原厂级的服务和相关的培训支持。”在谈到项目建设迅速推进的秘诀时,卫志东笑容满面的介绍说。
经过第三方评测公司的专业评估,合肥市客运售票联网系统的峰值能力达到20万次左右,远远高于当前10万次的最高并发量,能够完全满足未来系统拓展的需要。在多方努力运作和协调下,08年12月20日系统开始试运行,1月1日起,系统正式上线。
卫志东介绍说,“系统投入运行以来,第一个面临的考验就是春运。在春运的40天里,合肥市公路客运累计发放加班、包车牌2307张,发送班次约36.88万个,完成客运量近74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3.1%。运送旅客日高峰最高达到30.18万人次。在春运期间,我们的系统从未出现故障,完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卫志东对系统运行状况非常满意。
事实上,随着联网系统的平稳运转,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对于普通市民而言,9大车站的互联互通使“就近买票”顺利实现,穿越大半个市区买一张汽车票成为了历史。对于各大客运站而言,联网售票的实现有效均摊了购票客流。同时,检票、售票和结算全部借助信息化手段,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借助站外和网上售票等方式,有利于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群,进一步增强公路客运的竞争力。
此外,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时监控各客运站的运量、运力情况,进行必要的线路、班次的调整,方便了对客运流程的管理,实现了监控数字化、管理扁平化、响应灵活化,促进各种管理手段得到更快的落实。
合肥市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省市领导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将其列为样板工程向全省推广。对于项目建设的下一步,卫志东信心十足,他表示,合肥市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为未来更多功能、更广阔地域的客运信息化整合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2009年,站外售票、在线订票等新的服务项目都将依托这一平台逐步对外开放,各地市客运系统的整合也将在年内陆续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