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路客运公交车主盼望政府收购,主管部门表示暂时没有这个意图(本报昨日报道)。记者昨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不仅仅是黄陂客运公交面临这样的困惑,远城区客运公交线路都面临着类似情况。交通专家表示,公交一体化是大趋势,需由政府出面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最大限度方便居民出行。
体制不同 苦的是居民
记者从武汉市公路运输管理处了解到,2005年,武汉市政府出台文件,明确规定从2005年起将蔡甸、黄陂、新洲、汉南、江夏至中心城区的232条道路客运班线,改造成23条道路公交班车,实现城乡道路客运交通一体化。
2006年,市公交集团出资8000多万元,对江夏区进汉的301辆私营车进行整体收购,并开通江夏至中心城区901路、910路等10条公交线路。2007年,通过黄陂区政府的努力,陆续对该区与武汉中心城区的客运线路进行收编,截至目前开辟城市公交线路7条。
相反,其他几个远城区的居民,仍不得不依赖客运公交出行。以蔡甸区为例,离武汉中心城区仅有10公里,14万人出行只能依赖3101路客运线路,以及其他的一些巴士。
由于性质属于道路客运,这些线路在经营方式上就跟城市公交不同,必须向政府交纳养路费、客服费等,价格、服务也比城市公交差上一截。由于存在这些差异,真正感到出行不便的就是当地的居民。
公交一体化须等待时机
武汉市其他远城区实现公交一体化是否能够采用黄陂模式或江夏模式,记者从公交部门了解到,每个区域的特征不一样,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区域的模式,而且进行公交一体化改造也要选择有利时机。
一位管理人员表示,首先需要和当地政府以及原来在该线路运营的线路处理好,黄陂、阳逻等地城市公交最先开行的时候,都曾遇到过原运营线路“阻挠”的问题(如同线低价运营竞争等),此外,远城区的道路基础设施往往也对车辆营运安全有不少影响。因此,相关道路的基础配套设施也必须完备,才有利于城市公交的进入。
业内专家表示,要解决远城区公交一体化的问题,最好由政府出面,从体制上理顺,协调好各方关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给居民出行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