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运生态扫描:换电重卡前景几何?
自2019年年中始,换电重卡在重型商用车行业崭露头角。相对传统燃油重卡平均百万级市场容量而言,彼时新能源重型车发展刚刚起步,新晋入局者开始瞄准了新能源重卡的低碳、环保、节能、储能等核心优势,冀望以新技术分羹市场。
时至今日,纵观2022全年67.2万辆重卡的销量业绩(类比2021年的139.5万辆下降逾半),新能源重卡同比却实现1.5倍增长,基数虽小却生机勃勃,在纯电动、混动、氢能三种新能源模式下,尤以纯电动中的换电重卡销量占到新能源重卡年销量一半,成为当下绝对主销产品。
历经过去三年发展,在换电重卡整条产业链上,从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商、电池电驱电控三电企业、传统及新能源重卡厂商、换电服务运营商,到顺应公转铁、公转水政策下的短途接驳,矿山、港口、钢铁、电力、建材等专门倒短运输场景,到城市渣土及环卫车辆、建筑混凝土搅拌车辆、工程机械车辆等电动规模化,到大西北、西南区域的波谷电力储能,换电重卡正在爆发巨大生命潜力,市场预估甚至达到上万亿人民币。
市场容量多大?
重型车辆清洁化乃至零排放已然大势所趋。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工信部、交通部等15部委联合印发了《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重点提及“到2025年,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40%的目标,并要推广零排放重型货车”;提出“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等行业大宗货物清洁方式运输比例达到70%左右,重点区域达到80%左右,重点区域推进建材(含砂石骨料)清洁方式运输,鼓励大型工矿企业开展零排放货物运输车队试点”等具体量化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各类倒短运输重卡保有量约在100万辆左右,包括港口短途及港内倒短运输车辆约15-20万辆,矿山内部周转车辆约40-50万辆,钢铁厂厂内物流倒短车辆约8万辆等等。
从行业看,诸如我国钢铁行业作为绝对的碳排放大户,年货物运输量达40亿吨以上,约占全国货运总量1/10,因其主要依赖公路运输,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占到了钢铁企业自身排放的20%以上。更有甚者,5倍于钢铁运载体量的砂石骨料建材,年需求量更高达200亿吨,成为当前我国运载规模最大的货类。
在城市渣土车市场,该车型保有量约36.5万辆,年新增及更新量约7万-10万辆左右,这其中省会城市渣土车保有量约2万~3万辆,每年更新需求约5000~6000辆。
混凝土搅拌车近年来年销量同样保持在8万-10万辆左右。
在市政环卫用车市场,2021年我国城市环卫专用车辆设备累计达到43.53万辆,当年销量超过了10万辆,且重型产品比重已提升到60%以上。2022年环卫车合计销量81951辆,含新能源环卫车销量4867辆,同比增长23%。
此外还有一大不容忽视的工程机械市场。2019年,中国工程机械主要品种保有量已达到886万辆,包含叉车保有量约300万辆,装载机和液压挖掘机在200万辆以上。工信部2019年即提出:加快发展纯电动工程机械,实现“十四五”期间电动叉车占比达到55%以上目标。
对换电重卡而言,以上各大典型应用场景,公铁水接驳、倒短、市政环卫、建材运输、工程机械等等,发展前景无疑极为广阔,“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正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重卡电动化的有效途径。据悉,换电重卡的整车与电池约各占成本的一半,扣除了电池的整车约比传统燃油重卡贵5万元,用户使用时向电池资产管理公司支付电池租赁费用。使用成本一方面取决于电价,未来波谷电科学充分的利用将具有较大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则是电池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价,现阶段电池商、车厂、国家电网、电投企业、能源企业、物流运力、充换电站业主等交叉合作,共建“电池银行”,但这可能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部分,电池投入、安全管理、使用寿命、梯次回收再利用等等,责权利的明晰都不是简单的事。在当前市场培育阶段,建设者即是得利者,当前阶段用户也多以大集团、大批量B端用户为主,用户参与建设充换电站及运营。此外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成熟,换电技术标准的统一亦是早晚的事。
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大的经济效益还在后面,即联网储能,因单车电量大,未来纯电动重卡有望成为能源互联网体系中最佳储能单元,成为存储和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载体。仅以工程机械车辆中上述55%的叉车保有量替代估计,150万辆纯电动叉车,单车30KWH,总装机量即是45GWH。再如装载机、挖掘机一般单车电量200KWH左右,10万台纯电动工程机械装机量即可达20GWH。 而目前风头正健的换电重卡,49吨单车装机电量282KWH,10万台纯电动重卡即可实现锂电池装机量28GWH。
面广量小待起势
2022年,换电重卡同比上年取得了2.85倍的高速增长,达到12431辆。这其中,据绿色重卡的数据,全国共有145座城市有销售换电重卡,过半数城市销量在50辆以内。唐山、上海、石家庄三大城市销量破千,分列前三甲,排名前15的城市销量在200辆以上。
工信部2021年开始推动的换电重卡三大试点城市唐山、包头和宜宾正万象更新、一派“绿”意。截至2022年年底,国家电投启源芯动力已在唐山投建并运营了31座重卡充换电站,唐山市已投运换电重卡超5000辆,投运量居全国第一。唐山地区现有重卡保有量约10万辆,且80%为区内300公里短途运输,年更新量约2.5万辆。唐山市年公路货运量在全国地级市中综合排名第五,唐山港的货物吞吐量更是位列全国第三,作为河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城市,这里的钢铁、煤炭、化工、水泥等产业撑起城市GDP的同时,也带来高排放和高污染,唐山全域钢铁、城建、港口有实现全面电动化的潜力和优势。
在另一试点城市包头,北奔重卡正在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对新能源重卡产业的强力推动,积极转型投身自治区“风光氢储车”一体化产业链建设,在新能源重卡项目上发力。虽然目前市场基数不大,但市场潜力亦不容小觑,仅自治区内各大矿区,每年即有5万辆矿卡在作业。但包头作为试点城市的变数在于,包头乃至内蒙古到底是直接用电还是用氢,还是两者结合,竞争与合作仍有待时间检验。
在宜宾,其试点目标是力争实现2年内建成换电站20座以上,推广车辆1000辆以上;到2025年建成60座换电站,推广车辆3000辆。宜宾目前重卡保有量约1万余辆,虽体量不大,但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交汇处,具有辐射吸纳西南川滇黔渝3省8市、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独特区位优势,拥有极为丰富的运营场景,且吸纳到宁德时代200GWh生产基地落地,具备完全达产后理论上每年可为50万辆换电重卡配套电池系统的能力。毫无疑问,面向未来的移动换电、清洁排放、再生储能探索,从共享式重卡换电、互通互联重卡换电网络、电池大数据监控与预警管理,车辆及运营监控,到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多元运营生态体系打造,再到资金补贴、场地、路权、运营资质等配套政策的施行,宜宾正在树立打头先锋形象。
此外,今年换电重卡破千辆的城市还有上海和石家庄。在上海,自2020年8月首座重卡换电站投入使用以来,上海临港地区规划了5年新增投2000-5000台换电重卡及电动工程机械,配套30座以上重卡专用换电设施的目标。而今年7月更进一步的“移动换电+局部区域无人驾驶”,同样来自启源芯动力专门配备的移动充换电能源车,为12台无人驾驶换电重卡提供即停即换、手机端一键换电操作。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未来换电重卡运营场景的最佳演绎,真正的全全自动操控、数字化运营,24小时不停车的高效、低碳、减排、经济。
2022年,河北省以7200辆的业绩,荣登新能源重卡销售冠军宝座,是位列第二、第三的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的4倍,省内唐山、石家庄、邯郸等多点城市齐头并进,创下了这一骄人业绩。有意思的是,河北省近80%市场集中于牵引车,河南省却是自卸车占了一半以上。这也印证了重卡市场量的积累一直有赖牵引车市场的拉动。2022年,新能源重卡牵引车、自卸车销量占比类比2021年的53%、18.6%进一步提升到了56.3%和20.8%。
历经过去三年推广应用,换电重卡目前市场保有量预估约2万辆。相对重卡至少以10万辆应用为一个基数级别,明显的经济减排效应,或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尚不显著。
谁将占主导地位?
虽然目前换电重卡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但依赖电力作为能源载体,能源电力拥有绝对话语地位。这也是无论是启源芯动力还是上海玖行能源科技,后面都站着强大的母公司国家电投。据悉,启源芯动力已在全国范围内布局超100座充换电站,适配市面上200余款符合国家电投换电标准的重卡,服务超2万辆换电重卡及纯电工程机械,而玖行能源自2019年下线首座重卡换电站以来,目前已在全国26个省份布局,2022年已完成200座重卡换电站的投运,占有80%市场份额,今年预计投运的换电站约400-500座。
此外,2022年11月,中石油联合启源芯动力、上海玖行能源科技成立了中油绿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之一即含电池制造和销售。中石化、中海油也同样开始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落子布局。“三桶油”终于不再固守传统丰厚“躺平”利润,携雄厚资金实力,大刀阔斧参与新能源市场竞争,传统能源与电力以及占据有重卡电池市场90%份额的宁德时代的联手,期待在新赛道不仅给中国用户也真正带给全球领先的产品。
而在车厂端,传统的重卡三巨头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虽然近年市场排名你追我赶,无非是在已然充分竞争的燃油重卡市场,为未来赢取更大生存面。做好新能源重卡产品规划,匹配好自动驾驶场景,更多在新能源领域的全生态链上蓄势待发,比如电池的梯次利用,新能源整车金融政策及回收评估,整车、能源、运力、后市场等闭环生态圈构建等等,相比2022年新晋新能源重卡三强的三一重卡、徐工汽车、 汉马科技,先发占位与厚发夺市,竞争与合作还有很大变数。此外,诸如吉利商用车、宇通重卡等各自在自己的优势面上积累渗透,开始表现出较强竞争实力。
联系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