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运输看两会】县域发展 快递进村 客货邮 农产品预冷 乡村振兴关键重在流通
2021年5月,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下发《关于开展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健全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的206个县(市、区)入围综合示范县名单。
2021年6月,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17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提出“加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发展冷链物流,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
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2022年6月底前建设300个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100个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健全末端共同配送体系,强化农村寄递物流与农村电商、交通运输等融合发展,以及构建冷链寄递体系。
2021年12月30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将加快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更是直接写进了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正基于此,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快递进村”、“共配降本”成为本届两会代表们的热议话题。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服务,促进农村电商与农村寄递物流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以县域为中心辐射点,以全国2.1万个小镇为节点,以更广袤的乡村便民服务为基点,完善串接起县镇乡三级商业服务网络,突出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在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力度”的提案中建议了三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套建设乡村应急保障物流体系;改善乡村流通效能,引导商贸、电商、物流、金融、数字化等市场主体到乡村布局;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正是这实实在在的农村电商经济发展带头人,她在履职实地调研中发现,农村电商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上,同时也可以倒逼特色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为此今年她带来这样两条建议:一是要加快实施物流快递入村工程,二是要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助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1年数据显示: 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083.0亿件,同比增长29.9%,这其中1-8月,农村地区收投量超280亿件,同比增长超30%,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1.4万亿元。
全国日均快递包裹量已超3亿件,有1/3在农村地区,快递量超过1000万件的农产品上行示范项目就有100个。目前,全国98%的乡镇实现了品牌快递直通,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快递直达。
自2020年4月,国家部署开展“快递进村”三年行动以来,来自网络的参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个行政村的快递取送点为0.13个,超73%的建制村尚未配备农村快递网点。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卢天锡同样建议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快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他建议不仅要多模式争取行政村和人口集中的自然村早日实现快递网点“村村通”,同时还要“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不仅通过县乡镇互通的客运班线,且还可依托建制村为单位开设的校车,以交邮合作等方式,由邮政、快递公司与运输公司或者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利用交通车辆每日往返于城乡与村落之间的便利条件,委托其完成快递包裹运输,降低快递运输成本。
客货邮的融合发展,正在广袤农村兴起“多站合一、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在浙江嘉兴市西塘镇,首个“红菱村振兴驿站”已于去年10月投入使用,村民可以在这里享受更加便捷的交通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等服务。同时这个驿站还融入了“便民性”叠加业务,如水电费缴纳,驾驶证换证,邮储小额存取款、转账,联通放号,网上代购,福利彩票等多项便民服务。
当下工业品下乡虽易,但要“快捷价美”送达农户家中尚有距离;与之相对的,农产品进城仍相对艰难。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05万亿,增长11.3%。全国农村网商、网店到去年年底有1632.5万家。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同比增长2.8%。
而来自农业农村部的规划是:到2025年农产品年网络零售额要超过8000亿元。
但是,如此亮眼的数据仍包含着城乡间流通的较大不对等,工业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二者之间的差距正逐年扩大。据第一财经报道:差距额已经从2016年的7356.4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13787亿元,2021年更是扩大到超过1.6万亿元。
县及县以下商业网络是当前整个流通体系当中的短板和弱项,加快补充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短板,则是强化建设短板中的短板。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在“加速农村电商与寄递物流融合发展,提升快递末端服务水平”等建议中表示,发展农村快递物流,不仅仅是送递上门,更重要的是农产品怎么出来。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最初的一公里”——就是最初的一公里,农产品怎样通过分拣、冷藏、包装、物流,然后走向市场,这是个最大的问题。“农产品约20%的损失都是在第一个关口,即在最初的一公里,因为不能及时出来。要打通农村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据悉,目前中国农产品收获后预冷处理率不足10%,果蔬和薯类产品每年损失近2亿吨,而美国早在100年前就已经达到60%;中国产地仓储保鲜设施缺口约2.3亿吨。为此,下一步,农业农村部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规划》,引导各地有序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产地低温储运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秀也建议:推动产业链延伸,加强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冷链物流设施、末端零售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同时,推动乡村产业交叉融合,包括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加强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运用。
据报道,菜鸟乡村计划未来三年将建成100个产地仓。同时,菜鸟乡村自2021年以来,正在研发“可移动预冷仓库”,增强产地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降低冷链储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