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怎么用GPS打造物流“新物种”?

2019-02-26 08:54来源:福布斯中国

  因为一个小小的GPS让G7打开市场,目前G7正积极探索创新物流资产服务模式。

 

  G7联合创始人郝淑霞表示,G7做的生意是让车队客户从购买装备变成购买运输运营服务。

 

  在被形容为“资本寒冬” 的2018 年下半年,这家专注于以物联网技术改造赋能物流供应链的本土企业G7完成了全球物联网领域创纪录的3.2 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我觉得真的很有意思,因为物流的变化会带动非常多的变化。今天说到新零售,坦率地说,我们都觉得后端就是物流,有可能将来的商流和物流是高度结合在一起的。” 回望过去近20年的职业经历,G7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郝淑霞至今仍觉得不可思议。

 

  需要指出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物流不仅仅只是“快递小哥”那个环节,那只是最后的配送环节,配送前面还有干线运输,干线运输前还有出厂物流。过去的十多年,G7的创始团队一直致力于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物流生态供应链。

 

  目前G7主要通过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平台提供车队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截止2018年,G7服务的客户超过6万家,连接车辆超过80万台。客户类型覆盖快递快运、电商、危化品运输、冷链物流、汽车物流、大宗运输、城市配送、货主等物流全领域。

 

  小吉普车里的大梦想

 

  G7从位于物流最末端也是最“落后”的环节——各个货运市场以及卡车司机入手,力求利用技术自下而上打通各个环节。

 

  “因为中国的物流市场70%是运输,运输的效率和水平就决定了中国物流的水平。” 郝淑霞说。而眼前这位外表优雅、说话温柔的女士,乍一看你绝对不会把她和尘土飞扬的货运市场、各种重型集卡货车的行业联系起来。

 

  十三年前的一个秋天,一辆小小吉普车载着四个热血青年,用三个月的时间跑遍了中国由北至南大大小小100多个货运市场。郝淑霞就是其中一员。“比如在货场待一天,就会暴土扬长,因为卡车唰一下就会从你旁边开过去。经常也没法吃一顿干净的饭菜,很多货场都是一些小摊贩给司机提供食物,上来的菜里面都能看见蚯蚓……但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苦。”

 

  回忆起当年的“壮举”,郝淑霞说当时她甚至觉得实现梦想的过程就必须得这样。

 

  学财会出身的郝淑霞,进入物流圈“纯属意外”。“当时我在北京一家小投资公司,工作没几年,我们公司恰巧投了一小部分钱给老翟(G7创始人翟学魂) 当时的团队,他们那会儿正在琢磨一个互联网信息系统。”那是1997年,彼时,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中国人对“Internet( 互联网)”这个词尚且陌生,“张朝阳的搜狐刚刚创立,我们还在楼下麦当劳遇到张朝阳,老翟说这是我师弟。” 郝淑霞回想起与G7创始人翟学魂初识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真是一个开创性的年代,而当时老翟和一群清华大学出来的年轻人,就在清华园边上一间小平房里,成天谈着互联网的各种技术,听得我特别新鲜。”

 

  而当时的中国物流业也冒出了开创性的模式,首次出现了像“宝供物流” 这样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注:宝供物流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为客户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公司)。郝淑霞说,过去中国物流界没有过类似的公司,“可以说是第一次进入第三方物流的时代,即合同物流时代。” 而老翟当时就是受宝供物流委托替他们做一个内部的订单管理信息系统。也正是在帮助宝供做这个系统的过程中,他们才第一次接触到物流这个圈子。

 

  “我们相当于做了第一代的物流系统,也第一次听说了物流、运输等所有的事。

  

 

  G7服务的客户超过6万家,连接车辆超过80万台。

 

  货运现代化

 

  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行业,其实某种程度上,这个行业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行业,因为东西造出来,后边的所有事都叫物流,都叫供应链,都进入这个过程。” 郝淑霞说,而当时整个大物流行业完全没有所谓的信息化,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环节信息都不透明,“宝供只是最后运输那一小截,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善。”

 

  而2005 年那三个月“田野调查” 式的跑货场经历,更让他们震惊。当时中国整个物流供应链体系完全是一派“蛮荒景象”。

 

  “在这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中国的货运市场在2005 年时依然在以十分低级和传统的方式在运作。” 郝淑霞回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车货不匹配”。他们一行人一路开车由北至南,一路到东北的葫芦岛、江苏的无锡等地挨个去看当地的货场,跟很多卡车司机聊,了解他们的处境与需求。

 

  “那种状态非常低效且很有风险,整个信息的匹配几乎都不存在。每天司机都很急地找货,货主每天也想找好的司机,但中间就被这些货运市场和一大群‘黄牛’,用他们一定要孤立的方式给垄断了。”郝淑霞说,三个月“田野调查” 看到的景象让他们确定了一件事,当年就是要做“车货匹配” ——解决最末端的信息透明度问题是提高物流供应链效率和价值的关键一步,“我们当时就希望在互联网上,通过手机的方式来解决车货信息匹配的问题。”

 

  等到2011 年G7 创立并正式为物流运输行业提供面向车队管理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服务时,其实他们的创始团队在那之前已经在物流生态的最底层耕耘了近十年,做了供应链咨询管理、车货信息匹配等种种努力,积累了深厚的行业基础和对物流供应链全链条的深入理解。

 

  GPS,小突破大市场

 

  郝淑霞说,G7成立之初,也没有现在大热的物联网概念,他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通过技术的方式去推动一些重大的产业变化,有时候可能这个用来推动的技术工具很小、很简单,却往往能撬动足够大的市场价值。

 

  他们的突破口是一个小小的GPS。“因为GPS可以提供位置信息,就能用它来管理车辆的位置。其实车队老板的诉求很简单,他就是要时刻确切地知道车走到哪儿了。” 郝淑霞说,在这个之前,卡车司机跟车队老板都是博弈关系,司机一定会想方设法绕路,给自己拉点私活。“当时一个最有意思的场景是,老板想问司机在哪儿,要求司机必须去路边的电话亭打电话,他要看到电话区号。”

 

  用一个小小的硬件传感器设备去获取之前很难得到的数据,其实就是现在说的物联网的概念,就是SaaS 服务,“但当时我们也不知道叫什么,老翟决定,我们按天收费做这样的服务,而不是去卖一个软件系统。我就是想让他们非常灵活和低成本地使用。” 郝淑霞说,而这在七、八年前的中国物流行业绝对是开创性的模式。“我觉得我们终于找对了方向。”之后的G7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也开始有资本来专门关注物流这样的垂直细分领域。2011年,G7 获得钟鼎创投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打造物流新物种

 

  “挺令人兴奋的,因为有人愿意出钱推动你往前走,说明市场对后续发展有信心。” 从那以后,G7就开始不断打磨产品,逐渐形成了针对快递快运公司车队管理的一整套相对软硬件解决方案,除了具备位置功能外,还接入了诸如司机出发到达、KPI 管理、订单连接等其他功能。

 

  2013 年以后的G7,几乎每一年都有重大的纪念性事件发生。包括组建硬件产品团队,提供智能管车服务的信息平台。

 

  此后又进一步加快产业布局,逐步聚焦物联网+AI 的产品研发,创新性地将AI 技术落地于物流运输领域应用场景,研发出安全机器人、运营机器人、财务机器人,全面实现对于物流运输的安全、时效、成本的智能化管理。进入2018年后,G7不但推出了智能挂车产品,还与普洛斯、蔚来资本联合出资组建由G7控股的新技术公司,研发基于自动驾驶、新能源技术和物流大数据的全新一代智能重型卡车,探索创新物流资产服务模式。

 

  “我觉得当年在货场看到的那个场景真的快被改变了。” 郝淑霞说,但对于物流新物种的探索,似乎停不下来。

责任编辑:魏美茹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