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中国物流迎来“主升浪”,看三大驱动引擎

2018-04-28 09:13来源:亿欧网

    拉升中国物流主升浪的“引擎”:①“新零售”与“新物流”;②公路运输格局变化;③物流科技的升级发展;④“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做过证券投资的,大都知道“艾略特波浪理论(Elliott Wave Theory)”。这是由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在研究道琼斯工业指数时发现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市场走势会周期性重复一种结构形态:由5个上升浪和3个下跌浪组成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周期之初,在一轮试探性小涨和小幅回跌之后,会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飙升行情,这一轮行情就叫做“主升浪”。

  自2007年6月28日“荣庆物流”完成中国物流首例有影响力的私募融资开始,中国物流开启了一轮资本行情。最初的上升小浪,我把它叫做“定位驱动的讲故事时代”,冷链物流、零担物流、危化品物流、服装物流、汽车物流等等,不一而足,甚至冷链里又进一步细化出干线、冷库、短驳、最后一公里、最先一公里等等战略重点区隔的差异化。2013年8月,中信资本、元禾控股等组成财团出资80亿元入股“顺丰集团”,则是这波上升浪中物流单笔融资的最大标的。

  这第一波升浪攀升至2014年喧嚣的“车货匹配平台”,到达相对高点,出现了从纯粹技术“天网”入手的、从联盟共享“地网”入手的、从开放承运商管理系统入手的、从链接物流园区入手的、从某项服务资源延伸入手的、从某种“秘密武器”起量入手的,以及直接“简单粗暴”砸钱硬推的“七套拳脚打法”。随后,中国物流融资进入相对沉寂,期间虽亦有“合纵”“连横”的波澜兴起,但终未掀起大浪。

  资本行情磕磕绊绊走过10年,中国物流迎来一番热闹欢腾的景象:本“不愿与资本打交道”的快递企业“三通一达”和顺丰速递,2017年突然全部张开臂膀拥抱资本;以“区域小霸王”联邦而成的快运企业“壹米滴答”,短短一年多时间,历经A、A+、B、B+数轮融资,2018年4月23日宣布完成C轮5亿元融资;破釜沉舟,将自己原已经营十余年的知名品牌纷纷注销,将所有线路资源整合成一家公司重新开始创业的快线企业“德坤供应链”,2018年4月18日一开始融资就是亿元级别;2018年4月24日,合并成全国最大的车货匹配平台的“满帮集团”(车满满+货车帮)宣布,单笔融资就是19亿美元……

  “主升浪”开启了?

  拉升中国物流主升浪的“引擎”又是什么?

  引擎之一当是如今沸沸扬扬的“新零售”,阿里研究院所谓的“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业态”。

  从覆盖3公里半径、5000平米以上3000个SKU以上、既是生鲜超市又是饭店还是物流配送中心甚至是消费者教育中心“让做饭变成一种娱乐”的“四不像”“盒马先生”,到覆盖1公里半径、200-300平米1600个SKU、“像经营化妆品一样经营生鲜”让精选食材也都有“身份”都可追溯的“康品汇”,再到离家200-500米、在你家小区门口5个档口以内、70平米600个SKU、只卖肉和蔬菜和水产坚决“不卖隔夜肉”的“钱大妈”,直至就“在楼下”、网订柜取的“社区冰箱”“智慧微菜场”的自动售菜机,这些“新零售”的经典案例,清晰地勾勒出一个“数据驱动”的“物流前置”轨迹,所谓“单未下、货先行”,所谓“楼上下单、楼下送货”。

  “宋小菜”由“搞不定的土豆”引申出“反向供应链”——从先有“供”再有“应”的“供应链”,到先有“需”再有“供”的“需求链”,即所谓“应供链”;“聚水谭”从“ERP+”到“SAAS+”到“Service+”发展出“网状供应链”——从供应链的“树型结构”演变成供应链的“网状结构”,由S端和b端共同服务于C;爆炸式增长的“唯捷城配”们更是直接了当——你“盒马先生”“超级物种”“康品汇”“生鲜传奇”等等一涌而上都是年以百计地拓店,你“钱大妈”“食行生鲜”等等甚至都是年以千计地布点,谁来给你配送?“京东”的刘强东把这些显著变化宣称为“第四次零售革命”,所谓“零售的基础设施革命”。

  “新零售”的本质就是“新物流”。没有基础物流体系的变革和提升,所谓“泛零售业态”,所谓“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主体、任何内容”的“零售物种大爆发”,只能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引擎之一是中国公路运输的格局变化,“战火”从原来的2C烧向更广阔的2B,“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如火如荼。

  原来一味盯视B端、同质化竞争自相残杀、任由大客户“欺凌”的最苦逼的搬货跑腿的差事,已经或正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主导角色的转换。一方面,是三方物流的日益专业化,在“把客户养得越懒越好”的旗帜下,不断拓宽外延增添专业化服务内容,凸显和强化柔性服务的“诗”的调性,以应和物流硬性的“远方”属性;另一方面,是物流的产品化:君不见,年年招标,岁岁血拼,做了二三十年的那些个民营龙头物流公司,营业收入也不过二三十亿;君不见,一套标准,一张网络,短短十余年发展起来的那几家民营全网快递企业,乘着“消费者已变得越来越懒”的东风,哪家不是年营业额过百亿甚至近千亿?

  这场“物流产品化”的“大火”正在迅速蔓延。先是从短短几年就基本格局已定的“快递”阵地,“烧到”30Kg-800Kg小票零担的“快运”市场,起网扩张模式其实与当年的“快递战国”大同小异,从直营模式为主的“德邦物流”,到加盟模式见长的“安能物流”,从联邦模式起家的“壹米滴答”,到混合模式打法的“百世物流”,快运市场基本格局的轮廓渐趋清晰,其中“德邦物流”“百世物流”已经敲锣上市,“壹米滴答”刚完成C轮融资,“安能物流”则早已完成D轮融资。绵延的“火势”,现已“烧向”800Kg以上大票零担的“快线”市场,这是一片更加繁茂的“森林”——中国快递市场一共3500亿元,中国快运市场一共4500亿元,而整个中国公路运输市场的“总蛋糕”超过了2.6万亿!

  相对快递快运关注终端消费者的所谓“消费供应链”,快线的视野亦涵盖源头制造端的所谓“产业供应链”,其中包含了产成品之外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市场,空间自然不可小觑,如果再算上“天上”的平台和空运等等,“地上”的园区和大车队等等,市场不言而喻实在“大了去了”……

  引擎之一是物流科技。曾经,人们突然发现:电商的竞争原来是物流的竞争;如今,人们似乎明白:物流的竞争其实是物流技术和物流装备的竞争。

  “物流产品化”,核心是标准化网络化,关键在“节点”。订单碎片化,节点“库”的“仓储功能”更多地被“流转功能”占据,智能监控、输送分拣、机械臂、AGV等等大行其道,“德马科技”们忙得不亦乐乎。中国邮政统计,2017年中国快递包裹量超过400亿个,比2016年增加28%,我们在感慨“85后90后越来越懒”的同时,是否也意识到相应快递员增量储备的同样稀缺?没有了大脑和神经系统,再庞大的躯体也不过是行尸走肉,没有了信息软件支持,再先进的硬件设备也不过是“废铜烂铁”,WMS的“富勒科技”、TMS的“车满满”、做规划的“伍强科技”、弄算法的“奇弦智能”等等,群星蹿红。当物联网遇到区块链,想象空间再度升维,做过“兰亭集势”“罗计物流”的宋睿又做起了“运立方”:“区块链仿佛就是为物流而生的”……

  在“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所描绘的“S2b”生态里,包含着点、线、面、体:“点”是生态里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和价值的“专业的小b”,专注并追求极致,我称他们为“武器制造商”;“线”是生态里自带流量服务流量的“快乐的小b”,贴身并实时互动,我视他们为“一线007”;“面”是核心的广泛连接“点”“线”的供应链平台(Supply chain platform),数据驱动且网络协同,我把它比作“弹药库”;“体”是上述相关要素平台构建起来的生态系统,有别于以空间三维界定的传统经济体。这种数字生态“新经济体”的底层“面”,往往就是一个物流平台,就连马云也不得不承认:“离开了物流,很多东西就变成了一种幻想,而不是理想,更不存在着梦想”。

  还有一大引擎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超过1.2万亿美元,而这还只是开始,战略性的运输大通道尚不通畅,双向辐射的综合物流枢纽尚且缺乏……巨大的差距蕴含着巨大机会。

  20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勃勃生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7.72亿人(手机上网人数 7.5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55.8%,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5.4%,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26.5小时。中国互联网从规模扩张进入到精耕细作的时代。

  跨越中国互联网发展“S型曲线”的“第二曲线”是什么?物流当是。

责任编辑:魏美茹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