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我国物流业进入快速协调发展轨道

2006-04-20 20:59来源:中国交通广播网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十一五"我国物流业将进入快速协调发展轨道。
  
  2005年是我国物流业有突破性进展的一年,是稳定、快速、全面发展的一年。物流需求进一步扩大,物流费用增速回落,与GDP的比例有所下降,物流投入增速加快,效益明显提高,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业健康快速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近1.4倍,年均增长23%。扣除价格因素,需要运输、装卸等物流服务的实物量年均增长15%左右。这一速度明显快于"十五"时期GDP增长9.5%的水平,一方面说明我国物流发展正处在高增长期;另一方面也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丁俊发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前10-20年,是中国物流需求的高增长期。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测算,1991年单位GDP对物流需求的系数为1:1.4,到2005年已经上升到1:2.64,这说明目前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2.64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比1991年提高了一倍多。丁俊发说,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物流的发展,这是一个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也反映出通过流通现代化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必然规律。
  
  “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将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效益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将是"十一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他认为,首先要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指导物流发展,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动力,推动中国现代物流健康、快速、全面发展。其次,统筹规划,建立统一协调的综合管理体制与机制,推动中国现代物流协调发展。第三,加大物流投入,营造良好的资金环境,从根本上缓解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矛盾。第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物流业集成创新的优势,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用物流信息化推动物流现代化。第五,以改革与开放为动力,营造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环境。目前受体制和机制约束,内部分割、垄断、封锁的现象依然突出,尚未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市场与机制。

责任编辑:张鹏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