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软肋制约公路货运提速
我国每年有8000万吨的果蔬腐烂,其中,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每年就有3.7千万吨,可供养2亿人的生活。很显然,中国道路运输中“低效益”问题的解决已显得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
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中国公路运输业的发展,近日沃尔沃卡车公司亚洲区常务副总裁吴瑜章在第11届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指出,运营车辆的发展速度无法跟上公路基础建设的发展速度,公路运输效率低是两大主要原因。
2005年,中国公路的建设也取得长足发展。全国公路总里程超过19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超过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中国公路货物运输量继续快速增长,据统计,仅去年前三个季度,公路运输就分别完成货物运量、货物周转量96亿吨和6216.9吨。公路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客观上保持了大幅度增长,公路运输主导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制约中国公路运输发展的物流业效率低下、燃油与能源需求迫切的压力、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更加突出。
吴瑜章指出,虽然中国公路货运总量和货物周转量都在逐年上升,但二者比例失调,表现为吨与吨/公里相距甚大,即总的运输量在增加,单位运输效益却没有上升甚至是在下滑。中国公路运输效益不高,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公路运输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国公路基础建设发展迅速但运营车辆发展缓慢,低吨位、低效率的运营车辆没有与公路基础建设协调发展,简单来讲就是运营车辆的发展速度无法跟上公路基础建设的发展速度,是对国家巨大基础建设投入的一种浪费,加之管理措施不到位、公路收费不规范等因素,致使中国整个运输业不能形成良性竞争发展态势,物流价格和价值之间发生严重偏离,低效率带来的低价格,甚至恶性压价就成为物流企业间惟一的竞争手段,低运价又导致被迫超载,超载又加剧了降低运价的恶性竞争,这种恶性循环既损坏了国家的道路,又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国际上推行的集装箱运输方式方面,在中国的普及率很低,中国大陆的货物只有20%是以集装箱方式运输,而世界货物集装化平均水平为50%以上;在经营主体上,专业运输企业实力不强,大量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从事道路运输,规模小、实力弱,经营不规范,不正当竞争现象普遍存在,缺少全国或区域性的大型名牌企业主导市场,专业化运输和经营上的合理分工无法实施,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在运输组织方式上,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经营、挂靠经营是普遍存在的业态,客货营运车辆大多以单车承包和挂靠经营的形式从事运输生产,导致空驶和超载现象并存而且相当严重。
吴瑜章认为,尽管2005年中国公路里程再创新高,尽管中国的高速公路已发展到世界第二的水平,尽管公路运输业的货物运量、货物周转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这些都不足以表明中国公路运输业得到了健康的、强有力的发展。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状况、道路资源等较为接近美国,但中国的公路运输效率却与美国存在很大差距。
中国运输电子产品和食品的成本比美国高40%至50%,平均每一单运送中,中国的供应链要倒手27次。低下的运输效率直接导致了企业回报率降低,同时也意味着大量金钱在运输途中被燃烧了。
如何提高公路运输效益?各类专家、专题研讨会上给出了不少建议。提高公路运输效益有多方面的要求和措施,概括起来集中表现在“快速、长途、重载”三方面的要求上。
快速:JIT(及时制供应)模式的实施被认为是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及配件供应环节备受推崇的物流变革,但支持这一变革的正是信息的流畅、物流运输的快速。快速代表着加速各环节的周转速度,快速可以很好的降低与控制库存,更降低了企业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而进行的产品线变更所带来的耗费,“零库存”是所有生产企业追求的目标,原因也正来源于此;如果不具备快速的物流,将没有办法实现快速的资金流,而快速的信息流也将找不到实践载体;快速物流的重要性决定着快速的、高效的运输车辆在整个供应链管理各环节中的重要性。
长途:高速公路上的公路运输车辆仅仅跑的快还不够,它还必须能长途运载,必须具备较高的“完好率”,具备连续运营能力。公路与铁路、河道、航空等运输方式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公路运输是惟一能实现门对门的零缝隙运输方式,而且高速公路货物运输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中国公路运输车辆的运距普遍偏短。中国公路运输车辆平均运距仅为63公里,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指标通常是300多公里,两者有天壤之别。要想让公路运输车辆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最根本的是要对公路运输车辆质量把关,要保证上了快速的公路网络的运输车辆能连续运营,能长途跋涉,只有高的完好率才可以保障长距离、无故障、不间断的持续长途运输,而只有公路实现长距离运输才可以解决铁路运输的瓶颈,缓解“煤、电、油、运”其中“运”的紧张问题,才可以实现缩小中国中、西部经济差距等国家发展目标。
重载:公路运输车辆的速度和连续行驶里程有了保障后,要想提高公路运输效益就必须提高公路运输车辆的吨/公里数。统计资料表明,公路运输业中5吨的运输车辆唱主角的时间延续了近40年,8吨的运输车辆为主的时间延续了10年,15吨的运输车辆为主的时间则只维持了3~5年,20吨以上的运输车辆为主的发展周期只用了1~2年。很显然卡车向高吨位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运输车辆的吨位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这就必须提高运输车辆的吨/公里数而不是运输车辆的吨位。
专家认为,中国公路运输的发展模式必须从低吨位、低完好率、低速的中型卡车向高吨位、高完好率、高速的重型卡车发展,从散货式卡车向集装箱式卡车发展,从高比重的短距离运输(150公里)向高比重的长距离(300~500公里)或超长距离(500~3000公里)运输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