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友高速公路提速中国-东盟物流合作
中国南宁至越南友谊关的南友高速将于12月28日正式全线通车,这是第一条从中国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高速公路,全长179.2公里,被称为“南疆国门第一路”。通车后,从南宁到友谊关车程大约只需2个小时,比目前缩短一半的时间,从南宁吴圩到崇左的行车时间将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为1小时。
在南友高速开通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广西崇左市副市长磨长英。磨副市长欣喜地表示,南友高速的开通是中国与东盟实现陆路通的第一标志,它是中国通往中南半岛国家距离最近的一条通道。这条高速路为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跨境运输便利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对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车后,将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这一地区的产业互补。她表示,从这条路出口到越南的货物占广西出口越南总额的一半,并且这一比例将继续提高;同时,通过这条路,我国从东盟的进口也将不断攀升,高效的物流互动将带动这一地区经贸合作的繁荣。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东盟10国的贸易量飞速增长。但同时,这一地区又存在着交通硬件设施发展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该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综合性生产要素的流通。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带来的“瓶颈制约”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中国与东盟各国积极作出努力,推动这一地区的通道建设。
早在1995年东盟第五届首脑会议上,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建设“泛亚铁路”的倡议,该倡议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东盟首脑的认同。泛亚铁路全长5500公里,从云南的昆明出发,跨境可通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最后直达新加坡。如果再通过中国铁路网,则可连接亚洲北部的蒙古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形成纵贯亚洲大陆的铁路桥,可与建设中的中吉乌铁路会合,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铁路接轨,形成新亚欧大陆桥。 泛亚铁路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实现经济对接最强劲的物流通道,通过它,可以使中国与东盟各国开辟新的市场,同时依据国际分工,加快双方的产业转移,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市场需求看,中国目前大量结构性过剩的工业品在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存在着较大的需求;而东盟一些国家的资源又是中国需要的,如木材、铁矿石、铜、锰、钾等。泛亚铁路建成后,双方互补性产品和资源就可以有效实现对接。目前泛亚铁路中国境内玉溪至蒙自准轨铁路建设已经启动。
全长1800公里的昆明至曼谷公路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交通对接最引人注目的工程。这条公路由中国、老挝、泰国及亚洲开发银行共同建设,中国以援助方式承建老挝境内1/3、全长247公里路段,出资2.49亿元人民币,该路段己动工,预计2006年6月完工。与此同时,中国正加紧建设境内昆明至磨憨701公里路段,投资172.5亿元人民币。
近期有消息称,亚行将向越南提供600万美元信贷,用于河内内排-老街全长400公里公路项目的设计和立项经费。该公路是连接越南西北部地区与中国云南省的国际大通道。预计将于2008年完成,河内-老街的运行时间将由原来的10小时缩短到6小时。
在航空领域,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主要城市均开通了直达航班,111条国际航线上运营着每周532个航班。
中国连接东盟国家的水陆口岸超过一百个。由中国政府出资,中、老、缅、泰四国联合实施的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已经完成,航运量有了明显增长。但随着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对国际航运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是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这一区域航运的发展。首先是港口的生产能力跟不上国际航运的发展要求。目前港口码头水工工程虽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但由于受资金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码头没有响应的吊装设备和仓储设施,港口作业效率不高,无仓储更给经营者带来许多不便。其次,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虽经过多年整治,通航区域也只达到国家最低6级航道标准,国外段也进行了排障工程,但部分滩险仍然存在,行船安全得不到保障,通航能力低,通而不畅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种情况严重制约航运发展。最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虽已开通,但客货运输受国家相关政策制约,发展较为缓慢。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会长罗开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物流不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发展。他呼吁中国政府与周边国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早日实现运输标准与物流标准统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