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物流如何承受“治超”阵痛?
6月25日,云南几家知名的物流企业老总做客本报,就“‘治超’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等话题,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深入交流。与会者表示,物流企业正经历着巨大的“治超”阵痛。
“治超”具体标准在实际操作中的不明细,执法标准不统一,已使许多正规经营的物流公司觉得“很受伤”。
“前天,我们公司有辆车从广西回昆明,过了5个秤,结果5个秤的读数都不一样,差别还不是几百公斤的问题。”云南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物流集团——昆明交通运输集团旗下的快运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孙大勇无奈地说。“治超”执法部门使用的这些地秤的准确度,究竟有没有质监局的认证和许可。另外,他觉得,因为过秤车速会影响到受检车辆重量,应该以多少的车速过秤也没有个明确规定,这对受检车辆也是不公平的。最难让孙经理接受的是,许多地方还在收国家已经不允许收的“过磅费”,20元、40元、60元不等,非常随意。
对“治超”的另一些执行标准,孙大勇依据多年的行业操作经验也对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表示了怀疑,如对载重量的规定,对要求就地卸货的处理等。新规定中,两轴车总重不得超过20吨,三轴车总重不得超过30吨,以此类推,直至六轴车总重不得超过55吨,以此规定来减少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但这样的规定有其不科学的一面,比如说一辆两轴车装载8吨货,基本不可能把货的重量平均在两个轴上,虽然总重不超,但极可能后面的轴重超了。这怎么处理?关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计算,也有很多变数,比如说轮胎的宽度、轮胎数、轴数等。单纯用轴数与吨位划等号的做法,他觉得有待商榷。还有,新规定中要求“对于超限运输的车辆实行就地卸货,免费看管3天,之后收取仓储费”的做法,孙经理觉得目前我省能不能全部落实,让业界不敢放心:云南省设有42个“治超”检查点,这些检查点都建好配套仓库了吗?如果没有仓库,货一旦卸下来,如何保障其安全?如果不卸货,会不会走回“罚款放车”的老路上去?
面对新规则,孙大勇认为物流企业应该尽早适应,而且不要单靠涨运费,这并不是件好事,运价涨得太多会影响整个物价水平。物流企业可以从提高周转量,降低可控成本提高车贴和许多企业做深层合作,为企业做到“零库存”方面来努力提升收益。宣传力度还要加大
由于许多客户,特别是省内地州客户还是不太能接受货运费突然翻番的现实,不愿出更多的运费,暂时性的物流量断档局面已在一些地方出现。
云南帅神物流有限公司和许多小型物流公司一样,这些天基本都不进不出,即使发货也是在贴钱挣信誉。现在,运价给到“治超”前的一倍都不一定能找着车拉货,老客户或急要的物资只有贴钱发货出去。该公司董事长寿顺均对记者说:“这是没办法的事,总不能失信吧?”他希望多扩大宣传,让更多的客户接受新的市场价格。
这位来云南发展已经十余年的浙江老板表示,云南做物流的前景非常好,商机犹存,暂时的困难不会让他放弃在云南发展的念头。新的价格体系正在形成
理性来看,如果这次“治超”能坚持不懈,形成一个新的价格体系,眼前的暂时困难只不过是新旧过渡的阵痛。
云南浩宏物流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振辉认为,中国的货车一般都超载三四倍,对公路、车辆、货物、驾驶员自身的安全都有危害。“治超”前几年也在抓,但基本都是一阵风,过了又返本还原。但今年不同,再不能用前几年的老观念来看了。张总经理认为,“治超”将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形成新的价格体系。但是当前的市场运输价格是多年恶性竞争形成的尴尬结果,催生超限运输的,不仅仅是货主和车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欲望,还有多方面原因。所以,不能单纯地以为光“治超”就能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其他不良成因也得一并处理,如罚款太多、过路费太多、各种名目的收费太多等,要有适当的辅助措施和政策跟进,“治超”的效果才能真正长久。
张总经理还认为,企业大都支持“治超”的开展,并盼望能持续搞下去,还市场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要想形成一个新的道路运输体系,不能像往年一样紧一段时间就放,也不能罚完款就放车,成为新一轮的“为罚款找个借口”。若不长期执行下去,带给业界的阵痛将持续更长。建议政府重视协会的作用
“在一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部分行业管治标准的出台是由行业协会作出的。在我们国家虽然不可能这样做,但政府职能部门如果重视协会的力量,是有可能降低许多执法成本,并快速实现立法初衷的。”云南现代物流协会副秘书长何姗姗如是说。
她介绍说,从行业协会到企业都很支持政府强势“治超”,但“治超”的具体执行对云南物流界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很突然,都不知该怎么应对。她建议政府职能部门事前多和行业协会进行沟通。政策出台之前,协会可帮助政府尽量完善政策;政策出台后,也可通过协会收集反馈情况,做适当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