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四五”交通物流规划出炉 成都都市圈将基本实现1小时通勤
6月27日,《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从提升枢纽能级到形成低碳交通运输结构,描绘了成都交通未来五年的新蓝图。
门户枢纽四向通达基本形成“137”高铁交通圈
放眼《规划》,提升枢纽能级被放在重要位置,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四极”之一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基本实现通江达海抵边,基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具体来说,航空方面,基本形成“国际枢纽+区域枢纽”两场运行格局,国际(地区)航线达140条以上。
铁路方面,基本建成“1环15射”成都铁路枢纽网络,成都境内铁路里程达到1100公里;基本形成畅达国内主要城市群的“137”高铁交通圈(至重庆1小时,至长江中游、关中、黔中、滇中等周边城市群3小时,至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经济区7小时交通圈);建成“4主3辅”(成都站、成都东站、天府站、简州新城站为主,成都南站、成都西站、十陵南站为辅)铁路客运枢纽体系。
高速公路方面,形成“3820”高速公路交通圈(至重庆3小时、至周边省会城市8小时、至北上广20小时)。
区域交通协同联动基本实现都市圈1小时通勤
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和成都都市圈发展“主干”功能,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共建“1轴1网7联”区域协同交通互联一张网。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建设由“4条高速铁路+3条普速铁路+4条高速公路”组成的多通道体系,实现成渝“双核”之间1小时通达。
在成都都市圈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和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轴线一体化布局,推动打造“2环20射”轨道网、“3绕20射”高速公路网和“2轴31线”城际快速公路网,基本实现都市圈1小时通勤。
运输服务便捷高效新增调整接驳地铁公交100条
在运输服务方面,着眼打造高品质的出行服务体系,提升综合客运服务水平。
根据规划内容,将推动“互联网+道路客运”加速发展,鼓励客运班线小型化、定制化发展,为旅客提供城际“门到门”运输服务。在加快铁路通道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成都与周边城市及市域内铁路公交化运营,形成市域30分钟、成都平原城市群及成渝1小时交通圈。
公共交通出行方面,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绿色低碳智慧安全2025年底公交出租全面新能源化
《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推广新能源车,2025年底全市公交车(除预留应急运力外)、巡游出租车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智慧”是解决未来交通发展的关键。未来成都交通将更智慧,持续推广停车场智能化升级改造,完善成都市智能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充分挖掘既有停车设施资源潜力,实现停车预约、共享、支付等多种便捷服务。推进成德眉资都市圈、成渝双城联程客运“一卡通”和“一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