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交旅看两会】公交提效 客运帮扶 文旅、乡旅、红旅、工旅、冰旅多拳出击 春天来了!

2022-03-18 11:51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2022全国两会已胜利闭幕。每年两会代表带来的议题和建议,往往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风向标。道路运输网编纂了有关引导公交、客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和媒体报道以飨读者,期待能给行业带来启发。



  公交提效


  郭继孚:预约出行  为未来新型出行管理模式探索经验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提交了用预约技术提高公交专用道利用率的提案,建议允许部分高载客率及新能源车辆在预约条件下使用公交车道,充分利用公交车道的闲置能力。


  截至2020年末,全国已累计施划公交专用车道1.6万公里,这其中,上海公交专用道里程为508.5公里(含有轨电车),但2019年的数据是55%到60%公交专用路段不足70辆/小时。此前,上海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国平曾提出过——“能否让出租车在非高峰时期驶入公交专用车道?”


  北京公交车道利用同样不高。2021年8月,郭继孚在”推进城市运行和管理数字化打造高水平智慧城市”议政会上说,“如京藏高速公交专用道,早高峰(7:00-8:00)时段利用率仅23%左右,与其邻近的社会车道高峰严重拥堵形成强烈对比;与此同时社会车辆违规走公交专用道导致效率下降,以京通快速路(远通桥段东向西)为例,早高峰(7:30-8:30)每10分钟通过车辆数约400辆,其中约70辆小汽车违规使用公交专用道,违规率高达17.5%。”


  此前,北京地铁已率先实施预约出行,对高峰时精准控制人流、节约排队时间、错峰出行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郭继孚说,在较为拥挤的北京地铁沙河站等地实施的预约进站,两年来成功为数百万次乘客预约进站时间,为每名乘客减少了不必要的站外限流排队时间3至5分钟。


  随着无人驾驶时代渐至,未来车辆将面临着路权再分配、无人车预约、精准调度等问题,依托预约实施精细化路权管理,可为未来新型出行管理模式积累经验,最终打造无拥堵的城市交通系统。


  为此郭继孚建议,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将公交专用道调整为公交优先道,在不影响公交车辆正常运行前提下,允许班车、校车、合乘车等高承载车辆,以及新能源车、无人驾驶车等通过预约使用公交优先道。同时制定相应违规处罚措施,确保公交优先。要开展预约出行的算法算力和预约系统技术攻关。


  他还建议,应鼓励预约出行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开展多场景下预约出行实践,如公交专用道预约、节假日高速公路预约、城市检查站预约、园区出行预约等,为未来构建不堵车的城市交通系统奠定基础。


  钟志华:新能源公交以实际减碳效益或有效客位公里作为补助分级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钟志华建议:在“双碳” 背景下,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创新发展。


  钟志华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公共交通创新发展面临政策瓶颈、运营调度模式僵化、公共交通工具轻量化水平低及公共交通工具“人公里” 能耗高等诸多挑战。


  他举例说明,我国目前推行的新能源公交补贴政策以车长为依据,不足 6 米的车型无法享受补贴,这为推行低碳的、需求响应型的、多车型灵活公交系统带来了不便。


  其次,我国现有公交线路固定、站点固定、车型单一。固定发车间隔且站站停的运营模式导致公交运行效率低、服务可靠性差,存在“车下等”、“车内挤”、“行驶慢”、“运能僵”等诸多问题。


  此外,公共交通工具轻量化水平低,导致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和碳排放,由于现有内涵限定,公共交通工具“人公里”能耗高,尤其低峰时段空座甚至空车率高,能源浪费巨大。


  “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动下,当前城市公交出行新理念与新模式不断呈现。以德国、芬兰等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转变交通服务理念,鼓励用户将出行作为服务进行消费,提供全过程无缝衔接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


  为此钟志华提出:发展城市出行新理念,创造城市公共交通新模式。鼓励小型化、轻量化公交工具,显著降低“人公里” 能耗。


  同时,应不断完善新能源公交补贴政策,探索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补贴机制。钟志华分析,“顺应公共交通出行服务更灵活、更多样、更个性的发展趋势,可以实际减碳效益或有效客位公里作为补助分级标准,为新型公共交通模式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


  此外,钟志华还建议,加强新能源智能网联公交的研发与推广,在 5G、智能路侧设施等支持下,加速实现运载工具车车通讯、车路协同、编队运行和经济驾驶,推动公共交通系统高效智能运行。


  在创新公共交通运营调度机制方面,充分挖掘现有道路资源,运用道路空间再分配机制,为公交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充分利用居民出行大数据,组合多种车型和灵活调度策略,按需响应,动态调整路线和站点。


  同时提高运能供给与出行需求的匹配程度,充分挖掘现有设施的运输服务能力,减少能源消耗和道路时空资源的浪费;通过加强不同公共交通模式的整合资源和数据共享,为出行提供更好服务。


  此外,他还建议完善奖励机制,建立个人出行“碳账户”。比如可通过先进的实时通讯与定位技术,对公交出行产生的碳减排量进行记录与核算,提升出行者对于低碳绿色出行的感知与认同。依据“碳账户”积分建立公共交通的使用费率折扣制度,进一步鼓励公共交通出行,推动形成闭环自洽的低碳出行激励反馈机制。


  余雪琴:推动驾驶员职业化进程 提升驾驶员职业荣誉感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巴士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党群工作部副主任余雪琴建议关注公交驾驶员群体,呼吁要推动完善道路旅客运输(公交)驾驶员职业化进程;同时她还特别提出要提升公交车驾驶员职业荣誉感,希望驾驶员工作得到社会更多认同。


  “2021年底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对道路运输行业驾驶员就业状况方面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公交、旅客运输驾驶员短缺比例分别为17%和11%;在岗的驾驶员50%以上超过50岁,年轻人加入道路运输驾驶员队伍的意愿偏低。同时,由于驾驶证考试制度方面的限制,取得大型客运驾驶证需要逐级增驾,多次学习的时间较长,这也增加了驾驶员的就业成本,影响了驾驶员的就业热情。”余雪琴说。


  对此,余雪琴在建议中呼吁,各省(直辖市)或有条件的地级市在大专、中职院校设立汽车驾驶员专业,定向培育客运、货运驾驶员人才,并鼓励、引导、支持大型客运企业开展自主培训。要积极改善客运驾驶员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其工资待遇,并在入户、子女入学、公租房政策等方面给予驾驶员群体一定的支持,同时加强驾驶员队伍的职业荣誉感建设。要持续优化客运(公交)驾驶员考证上岗制度,积极破解当前驾驶员队伍存在的年龄断代、人员短缺等问题。


  此外,余雪琴还着眼于从公共交通事业健康发展,呼吁要加快道路客运汽车站(场)转型升级,提高客运站场的综合开发价值。


  她另一件交通主题建议关注的是交通安全问题,建议从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加强对公路设计存在安全隐患的排查、加强城市发展的绿色考核指标等五个方面着手,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同时她提出在大型车辆上安装创新科技产品,减少驾驶员视觉盲区,以帮助驾驶员通过科技手段“看清”视觉盲区内路况。


  客运帮扶


  根据文旅部官方数据:2020年全国旅游人数为29.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国内旅游总收入2.23亿元,同比下降61.1%。
  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67亿,增长12.8%,恢复到2019年的54.0%;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2.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69万亿元,增长31.0%,恢复到2019年的51.0%。


  来自网络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年,有68.1%的旅游从业者处于失业状态,半数以上失业超过一年。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涉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等规划部署,为文旅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旅部等14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针对旅游业、公铁水民航等行业,明确2022年免征轮客渡、公交客运、地铁、城市轻轨、出租车、长途客运、班车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继续给予新能源公交车购置补贴等等。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时表示:“对特殊困难行业,我们已经出台了40多项扶持政策。仅退税这一项,粗算一下,像餐饮、旅游、客运、文化等几个行业就能够享受1800亿元。”


  促进客运、旅游业发展的鼓励、帮扶政策,也给饱受疫情影响而跌落谷底的道路运输、交通旅游行业吹来提振士气、触底反弹的春风。


  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带来《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复兴国际旅游的建议》等提案,她建议:



  效仿泰国普吉岛“沙盒计划”,总结国际经验、提炼成功模式,在持续评估疫情防控形势的基础上,遵循安全一处、开放一处原则,入境旅游方面可选取舟山岛、崇明岛、海南岛等海岛优先作为国际旅游复兴试点,赋予试点出入境旅游政策先行先试自主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入境旅游复兴的长效机制。


  此前,3月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也曾表示,今年将推出“健康畅行计划”,打造升级版的中外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推出增强版的“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助力安全、健康、便捷的跨国旅行。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广西崇左市委副书记韦朝晖建议:



  经过六年多的建设,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已具备试运营条件,中越双方已对各自景区进行提升,只待疫后开放,届时游客只需办理简易通关手续,便可实现一日游两国。


  虽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产业影响巨大,崇左市旅游依然呈现加快恢复态势,2021年共接待游客4289.29万人次、同比增23.46%,实现旅游消费427.34亿元、同比增长26.24%,均已恢复至疫情前的90%。我们对后疫情时代的崇左旅游特别是跨境旅游充满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旅游协会副监事长、无锡灵山集团名誉董事长、拈花湾文旅董事长吴国平建议:



  时下正是春暖花开的出游好时节,在疫情精准防控的基础上,营造有利于中远程旅游消费的市场环境,应该逐步放开低风险地区的各类旅游业务,持续释放鼓励出行、鼓励消费的市场预期,让旅游企业多打粮食,有力促进旅游市场复苏。


  沉浸式旅游是大势所趋,数字化文旅正如火如荼。中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新经济,新经济是包含数字化在内的新兴产业的代表。文旅行业是传统行业,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他还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工旅、文旅、乡旅、红旅、冰旅……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文旅厅厅长王爱琴提出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的建议:



  因地制宜,依托既有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文化旅游新业态,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蹚出一条新路径。


  以工业旅游起步较早的山西为例,中国煤炭博物馆于1989年建成,山西汾酒博物馆于2007年建成。平朔露天煤矿在开发之初,就贯彻边开采边恢复生态的理念,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辟了工业旅游线路。截至2020年,工信部评定命名国家工业文化遗产4批62个,山西省共有6个入选。


  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仍不被社会所重视。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策落实难、产业支持力度弱、工业遗产开发形式单一,工业旅游未成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提出“房地产+乡村旅游”的建议:



  立足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鼓励房地产企业参与集农村、文旅、康养等多产业的“农村田园综合体建设”。


  鼓励大型房企积极参与融合产业和旅游的特色小镇项目,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通过多元化配套提升特色小镇吸引力。


  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彰显乡村振兴中乡村本色,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电商”、“文化+直播”等产业模式,突出乡村本色。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提出“保护好多元化乡土旅游资源”的建议:



  建议运用文化创意结合科技手段,将乡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转化成高水平、强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或场景。要保护并活态利用好不同风貌的传统村落及乡土文物、非遗、民俗、红色文化及名人资源,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三明市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建议大力发展“康养旅游”:



  要进一步释放“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生态优势,推动红色游、研学游、健康游、乡村游等多业态融合。培育一批康养基地,积极开发特色课程,提供养生膳食,丰富疗休养产品,推进与一线城市合作,做大文旅康养集团,提供文旅康养优质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第一作业区资料班资料员孙雨飞建议充分释放“冰雪旅游”活力:



  随着冰雪旅游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冰雪消费也呈现出新特征、新趋势,因此,应大力抢抓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和后冬奥时期冰雪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整合优势冰雪资源,聚焦冰雪产业,促进交流合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来推动冰雪消费的提档升级。


  数据显示,中国冰雪旅游人数从2016—2017年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至2020—2021年的2.54亿人次,预计新一年数字将达3.05亿人次,其中,吉林省冰雪旅游表现优异。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2022年春节假期,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934.14万人次,同比增长13.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3.85亿元,同比增长12.4%。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



  “根据我们的预测,在2021到2022年这个雪季,全省的冰雪旅游接待人次有望超过8500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另据北京冬奥组委预计,到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提出“建设好数字景区”:



  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扩大专项基金推动企业进行数字旅游项目、产品的开发,开展数字旅游景区建设。


  针对大部分传统旅游企业存在的淡旺季用工数量不匹配的问题,可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全国性的线上旅游企业用工交流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用工机制,将各旅游企业用工淡旺季、跨地域进行调配。


  呼吁搭建全国旅游行业诚信系统,打造以游客为中心的全国化全程可视化投诉体系,使投诉者可以一站式解决问题,让更多的旅游企业加入诚信体系中,促进我国旅游产业良性互动。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少荣提出发展“旅游业场景和细分行业大数据”:



  在安顺市智慧景区建设中,黄果树景区的智慧化管理和建设水平都比较高,实名制预约、人脸识别技术等为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提供了支撑,黄果树景区“动静结合的智慧化客流管理体系”202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评为优秀案例。


  龙宫景区、格凸河景区、山里江南景区等4A级旅游景区的智慧景区建设可以达到一定智慧化程度,车辆调度、游客量分析、实时监控、简单的数据分析等为景区智慧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但是,3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特别是乡村景区都是开放式景区,没有运营企业和产业支撑,内生动力不足,多是镇村进行管理,由于财政资金紧张,且上级部门没有补助资金,智慧景区建设发展较难。同时由于数据资源的特殊性,没有后续的维护保障和传输经费,导致景区虽建立了系统,但存在掉线情况。


  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数字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旅游业场景大数据和旅游细分领域行业大数据,将景区、服务、交通等与旅游有关的资源进行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把获得的数据集中到平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通过应用产品和服务,充分释放数字价值,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骞芳莉建议充分扩大“本地休闲游”:



  加强本地旅游休闲消费促进力度,指导各地广泛结合各类节庆等,推介推广地域旅游休闲品牌,开展“本地人游本地”等活动,丰富文旅消费券、市民卡、旅游一卡通、民宿卡等补贴手段,对居民的本地旅游休闲活动给予一定优惠。鼓励电商平台与地方、企业加强合作,丰富拓展更多旅游休闲娱乐产品和消费场景。推动旅游休闲服务资源数据联通,加强全域景区之间的数据联动,提升消费便利度。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雅安市委委员、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建议:



  将春节法定假期增加2天至5天,加上一头一尾两个周末,春节黄金周假期将实际延长至9天。


  春节法定假期增加2天至5天、春节黄金周实际休假9天后,在增加了对于劳动者人文关怀的同时,对于提升人民幸福感、缓解交通压力,降低道路安全隐患也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对刺激春节消费市场,对于拉动内需增长有着巨大好处,“更重要的是,春节假期的延长可以增加越来越淡的年味,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这一建议赢得了广大网友强烈点赞。如果春节假期延长到9天,人们出行时间就将大大延长,更有利于促进长线跨省游的恢复。


  对于代表的建议,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采纳,继续深入推进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和“旅游+”“+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培育定制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海洋旅游、低空旅游、亲子游、研学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领域优秀品牌。

责任编辑:晓云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