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内需旺盛 汽车产业也要统筹谋划国内国际产业布局
2021年1月15-17日,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本届论坛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3天会期内组织了2场高层论坛和7场专题会议,广泛邀请200余位来自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学术机构与汽车、交通、能源、通讯、科技等企业代表开展深入交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出席1月16日下午的高层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林念修表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国内大循环将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目前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汽车保有量达到2.8亿辆,已经成为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但是千人汽车保有量仅有200辆左右,无车家庭仍占2/3以上。随着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市场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汽车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由购买管理逐步向使用管理转变,中国汽车消费仍将持续增长。随着中高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绿色低碳生活广泛普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消费也将会逐步扩大。
林念修强调,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国内国际“双循环”扎实推进,将引导产业整体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双循环”要求我们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的联通起来,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互利共盈。中国已经取消了新能源汽车、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明年将全面取消汽车的外资限制,已经签署的RCEP和也已完成谈判的中欧投资协定,为中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汽车产业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统筹谋划国内国际产业布局,努力构筑合作共赢、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林念修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存在着供需结构不匹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些企业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要主动顺应产业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增加有效供给,健全自主创新体制机制,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积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要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完善产业投资和生产管理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此林念修提出以下四点:
一是加快推进电动化。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碳减排的重要举措,要坚持电动化方向不动摇,积极发展充换电结合、电池配置灵活、续驶里程长短兼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努力增强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增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的便利度,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有序发展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加强产业管理,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质量。
二是协同推进智能化。深入实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产业智能化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强政企、行业、央地协同合作,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六大体系。建立智能汽车基础技术平台,组织联合开发,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业化能力,实现规模化应用。培育新兴市场主体,积极开展车载系统应用,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和车联网建设运行,加强数据服务和安全管理,推动形成新兴产业生态。
三是大力推进品牌化。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和完整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和创建中国汽车知名品牌,充分利用“中国品牌日”活动平台,提高中国汽车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增强品牌国际竞争力,逐步改变中国汽车出口占比长期偏低的格局。厚植品牌发展基础,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组织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单位开展关键零部件、先进制造装备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塑造一批世界一流的零部件供应商,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四是协同推进国际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外企业要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提升合作层次,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我们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服务全球的研发创新中心,积极参与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支持现有外资企业调整功能定位和产品结构,提高海外市场的辐射能力,与中方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支持中国企业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发挥零部件产业规模优势和体系优势,提升中国零部件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本网依据速记整理,有删节,速记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