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海打通百万农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镇村公交通达率达100%,提前实现省厅目标
英山村与山东郯城接壤,地处偏僻,村民出行一直是个大难题。虽然平整的农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但村落距离乡驻地12多公里,村民想要去乡里办事、购物、看病都十分麻烦,如果要去县城,远的转上好几趟车。“夏天还好说,冬天冰天雪地路更滑。为了安全,村里的不少老人和孩子,一到冬天几乎都不出门,生活特别不便。”说到过去不通公交车的日子,村民李大娘直摇头。
但随着镇村公交的不断深入实施,李大娘的忧愁在今年5月份彻底解决。“现在每天早上7点开始发送班车,一天6趟。”负责西岭线公交车的司机杜江说,“全程票价只有2元,设立12个站点,路过7个行政村。”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改善民生、破解交通拥堵难题的重要途径,它关乎老百姓的出行,更关乎宜居城市的建设。自2011年,东海县正式启动镇村公交发展以来,便将城乡客运统筹发展作为服务民生、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坚持建管养并重、路运站并举,不断完善农村路网。通过多年不懈地努力,截止到今年6月初,东海县共拥有镇村公交线路28条,投入镇村公交42辆,每天发班236班次,日行程5286公里,基本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方便了98.49万农村人口的出行,提前实现省交通运输厅确定的“到2020年镇村公交100%全覆盖”的目标。
镇村公交是个系统工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推进过程中,东海县一直坚持城乡衔接、资源共享、方便舒适、安全畅通的原则,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调整、优化公交线路,确定线网布局,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市民出行效率。“为规划镇村公交路线,全县所有的村我都跑了一次,多的达5次,光开推进会都有50余次。”县运管管理所所长陈强说,“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出行速度,缩短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日前,随着621路青湖至桃林镇班线的开通,两地群众往来再也不用乘车转至到县城。为实现交通客运网格化,今年6月初,该县交通部门结合学校、医院、集市、景点等通行因素,又相继开通了黄川至平明大顾、双店至白塔、温泉至第一井等“三横三纵”城乡公交班线,全部采用纯电动绿色环保公交车运营,不仅改善了群众的乘车环境,还极大地降低了污染排放;更好地沟通城乡互动交流,实现乡镇与乡镇之间的无缝对接。为方便群众出行,提升广大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高质量的全域公交,该县还先后投入50多万元建设镇村公交站亭50多个,镇村公交站牌180多个,简易站牌400多个,转向标志400多个,警示桩800多个。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改建、扩建道路66公里,修补破损路面2200平方米,维修4座桥。
“所有车辆,我们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随时可监控到车辆运行轨迹、运行动态等。”谈起保障安全运行,县镇村公交办公室负责人熊书军说,“镇村公交作为党和政府决策实施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为此,该县要求所有运营车辆严格按照定线路、定票价、定时间、定站点、定班次,统一安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的“五定四统一”标准执行,设立24小时受理投诉电话,出台考核管理办法,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每月对车辆进行例检。
“虽然当前运营处于亏损状态,但是我们还将不断提升服务,努力把镇村公交打造成东海乡村的靓丽风景线,让政府满意、让百姓满意。”谈及未来的目标打算时,江苏景行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书丹说,“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引导更多群众选择公交绿色出行,降低出行成本,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全县城乡客运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