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度调查的一般模型?
顾客满意度是一个经济心理学的概念,要衡量它就必须建立模型,将顾客满意度与一些相关变量(例如价值、质量、投诉、忠诚度等)联系起来。瑞典、美国、挪威、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的满意度理论和实践特点,相继建立了顾客满意度模型。
瑞典SCSB模型(Swed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是最早建立的全国性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满意度的前导变量有两个:顾客对产品/服务的价值感知;顾客对产品/服务的期望。满意度的结果变量是顾客投诉和顾客忠诚度。忠诚度是模型中最终的因变量,可以作为顾客保留和企业利润的指示器。模型中的这些隐变量(Latent Variable,LV)都是通过显变量(Manifest Variable,MV)来间接衡量,如下图。
SCSB模型推出后,在实践中受到了质疑:价值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价值因素和质量因素相比,哪方面更重要?由于顾客对不同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感知是有差别的,如果在模型中加入质量感知变量,如何衡量?等等。
Fornell等(1996)认为,将质量感知也包括在模型中,可以进行质量因素和价值因素对满意度的作用大小的比较。同时,也可以考察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根据Deming(1981)和Juran & Gryna(1988)的发现,质量感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产品/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customization),以及这些需求满足的可靠程度(reliability),因此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分别衡量质量感知。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 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模型,采纳上述成果,对SCSB模型进行了修正:
1.将质量感知从价值感知分离出来。调查中增加了三个质量感知的问题:产品/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customization),这些需求满足的可靠程度(reliability),以及总体质量。1996年,又针对耐用消费品,将质量感知进一步分为产品质量感知和服务质量感知。
2.与质量感知的显变量相对应,ACSI调查中加入了“满足顾客需求程度期望”和“可靠程度期望”,与原有的“总体期望”一起来衡量顾客期望。ACSI模型如下所示:
目前ACSI已成为影响最为广泛的模型,为新西兰、中国台湾和奥地利等所采用,也是挪威和欧盟模型的基础。随着实践的深入,后来的挪威顾客满意度指数(NCSB)和欧盟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ECSI)根据各自的国情,又对ACSI进行了修正。主要包括:
1.增加了公司形象及其与顾客期望、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的关系。
2.增加顾客关系隐变量,作为满意度对忠诚度影响的中间变量,以适应现代营销方式的变化。这个隐变量包括
更加感情化的情感分量和更加理性的经济分量(例如转换成本)。
3.删去了顾客投诉变量,因为许多国家的顾客投诉系统已经比较完备。
在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和分歧。因为模型变量的加入及变量间关系,在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是具有不同或具有不同强度的 ,因此也不断涌现新模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