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庐县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方案正式出台
日前,桐庐县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方案正式出台。此举旨在进一步推动该县客运市场快速、规范、健康发展,解决现有农村客运企业公司化程度不够高、运作不够规范、服务质量不到位、抗风险能力比较低等突出问题,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道路客运体系。
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将合理划分客运经营区域,科学设置客运线路和规划起始站点,以方便群众出行。并改原先按线路划分经营范围为按区域划分经营范围,实行干支相连、冷热线路互补的区域经营模式,坚持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在分水区域先行试点再推广,成熟一片改造一片。
据悉,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的目标是:在实行区域经营上,将按照线路走向,以桐庐至分水百江方向、桐庐至钟山歌舞方向、桐庐至富春江芦茨方向、桐庐至凤川深澳方向为客运主干线,将我县农村客运划分为分水区域、横村区域、富春江区域和江南区域4个客运区域。在完善客运网络上,将改善运力布局,提高农村班线覆盖率,行政村通达率将达到100%;加强县城公交、城乡客运、乡村客运三级梯度网络建设,减少乘车节点,基本实现零换乘;全面加强农村客运站场建设,群众候车条件将有质的飞跃。在改造经营主体上,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加强现有客运经营主体的改造,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建立各客运经营区域内权责分明、产权清晰、运作规范和抗风险能力强的市场主体。在改进运力结构上,将通过淘汰、保留、投放等形式,优化各客运区域的车型结构,现有营运车辆在2007年底前逐步更新完毕。
县域客运网络布局将分为三级,现有城镇公交为一级网络;县城通往各乡镇的客运线路为二级网络,规划客运线路为35条;相关乡镇之间、乡镇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客运线路为三级网络,规划客运线路30条。根据《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综合考虑线路网络中各节点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客运站场建设,"十一五"期间,建设(准)四级站8个、港湾式停靠站170个、招呼站33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