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山县路网建设成为农民增收的“助推剂”
本报讯 通讯员章磊报道:5月6日,一场雨水刚过,竹山县溢水镇下腰店村陈春龙就请来10多名帮工抢墒播种朝天椒。2004年起,陈春龙先后组织30多名农户采取风险共担、利润分成的合股经营模式发展板栗、木瓜、核桃等林特产业,目前基地已达1200亩,部分基地去年已经见收,今年年底规模基地将达到1800亩。陈春龙说,这片曾经废弃的荒山秃岭,过去因交通不方便无人问津,自从修通了水泥路后就成了大伙的银行。
2003年以来,竹山县先后改造305省道襄关路57公里、鲍双路176公里等骨干路网,通村水泥路本着“骨干路网附近的优先,经济条件发达的优先,群众积极性高的优先”的原则依靠襄关路、鲍双路大十字交通网为纽带,先后在主干道两边优先扶持修建通村水泥路1000公里,全县17个乡镇有13个乡镇依托主干路网和通村水泥路,通过实施以肚倍、茶叶、冬枣、板栗、核桃、干鲜果等为主的六大林特产业,使60多万亩荒山变成了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同时,也为服务南水北调,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构成了一道生态屏障。
溢水镇五房沟村的燕子山坡地距305省道5公里,隔坡而望公路上有川流不息的车辆。但却因为没有路,种子、化肥难以上山。2005年镇上修通了水泥路,该村周子善立即从县里请来专家对当地的气温、土质、环境进行验证,最终确定适宜发展山东冬枣及木瓜产业。通过两年多的发展,该镇的冬枣和木瓜林特基地发展到1万亩,成了村村有基地、户户有绿色产业的示范乡镇。省水利厅在该镇的帮扶队感叹到:“水利是老百姓的命脉,交通更是农民致富的‘助推剂’。”
如今该县北部的双台、楼台乡依托省道鲍竹路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以饮食、服务业为特色的边贸集镇,305省道襄关路上的城关、溢水、麻家渡、宝丰等乡镇利用便捷的交通优势,沿线村以种植板栗、木瓜、核桃等林特产业为主,形成10万亩绿色产业长廊。并将形成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矿石开采、农副产品加工、花炮生产为主导的工业化明星乡镇。南部省道鲍竹路上的田家、官渡、柳林乡镇,在大力发展香椿、野竹笋、黄花菜、薇菜、蕨菜、野油菜、葛花、鱼腥草、洋花姜等50余种高山天然野菜的基础上,利用松树岭库区得天独厚的条件,突出打造“库区生态游”和“绿色农家乐”两大亮点。目前,官渡镇利用发达的交通便利,引进以远洋石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板石开采商,形成了年生产能力45万平方米的硅质黑板石,产品远销美、英、德、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竹山县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年创汇能力70万美元,为财政增收3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