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水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调查报告
通讯员杨登越报道:沂水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是沂蒙“红嫂精神”的发源地,具有良好的革命传统,是典型的山区大县。全县共有19个乡镇,1040个行政村,人口111万,面积2434.8平方公里 。2006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39.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4亿元。2003年以来,我局紧抓国家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加快发展,共修建农村公路1506.6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大中桥梁73座,投入资金3.7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全县的交通状况,实现了沂水交通的大跨越。并于2006年5月,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村交通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目前,全县有省道238.8公里,县乡道584.7公里,农村公路1506.6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6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
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已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但突出的资金缺乏和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成了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摆在面前。现将近年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省市交通公路部门关心支持下,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交通发展的大跨越。为最大限度延长农村公路使用年限,巩固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成果,保证农村公路完好畅通和长远发展。我局在抓好农村公路改造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在2004年率先出台了《沂水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本着“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落实“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级管理制度。正确处理建、养、管之间的关系,做到建养并重,建一条,管一条,建配套工程和建长效机制并重,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做了有益的偿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是抓好附属工程配套,实行统一规范建设。首先抓好路肩、边坡等防护工程。本着美观、实用的原则,按照外高30厘米,内高15厘米,顶宽1米的统一标准,整修路肩坝;边坡按照1:1.5的比例整修,确保边坡饱满,无冲沟现象。其次建设排水工程。根据路面实际情况,按照每30-50米设置一个泄水槽的要求进行定点;排水沟上宽2米,底宽0.5米,深度不少于0.5米,要求排水沟底部低于路基0.5米,确保排水畅通无阻,并努力做到路宅分家、路田分家。
二是长效机制上,运用市场化手段,探索采取“分级管理”,建立农村公路管护网络。我局争取县政府下发了《农村公路管理暂行办法》,对组织机构、经费、监督管理等问题作了规定。县级道路的养护管理,由县交通局公路所负责制定县道养护计划,按月、季、年度检查考核,进行水毁抢修和维护工程的预、决算及统计内业报表管理工作;各交管所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县道养护工作,由一名副所长专职抓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每公里配备一名养路员,保持公路的畅通、日常清洁、绿化苗木的保护和管理,养路员工资一般每月60~80元,由交通局按季度进行检查考核发放,每年的养护费预算达300万元。县交通局同时设有路政管理科,具体负责维护路产、路权及路政案件的查处,有效地保护了公路建设成果。县道综合好路率达到90%以上。
乡村道路的养护管理,各乡镇分别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3-5名。根据道路难易程度,按照每1-2公里设1名养路员,并统一配备作业服和标志帽。农村公路养路员的报酬,按照每公里每月40~100元标准支付,经费纳入乡镇财政;村级也组建养护队,实行道路管理和林网管理相结合,整体维护和路面保洁相结合。确保农村公路的日常维护工作到位。同时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每季度一次,组织县级领导、相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及部分县人大、政协对农村公路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列入全县千分制考核,并在《沂水政务督查》予以通报。
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公路的绿化工作。在县级公路绿化方面。本着“一条路一个品种,一条路一个绿化品牌”的指导思想,遵循“一路一景打造精品”的理念,在全局广泛开展争创生态样板路活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建设生态绿色长廊上下功夫,确保沿路栽绿,以绿护路,有效地提高了县级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乡、村公路的绿化美化方面。首先要求各乡镇对全部农村公路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在边坡和路肩栽植以国槐、杨树、黄花、金银花、花椒等为主的经济林木,并对每一条路栽植什么树种、株距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为统一标准,要求各乡镇、各村全部采用专业队栽植,并印发了《行道树栽植技术要点》,镇村干部、施工员人手一份,保证了行道树栽植高标准、高质量。努力做到建成一条路,就建起一条经济发展线、生态景观带。
四是责任高度明确,考核奖惩到位。要求乡镇按照“路随地走,属地管理”的原则,由镇政府与养路员签定道路管护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具体养护质量情况,由乡镇道管站考核,县政府每年组织两次路况检查,检查结果列入全县千分制考核,确保养护质量。
二、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部分乡镇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职责认识不够,受资金筹集难等因素的影响,对农村公路管养问题常采取回避态度,致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不顺畅,机构设置不健全。乡村公路需由乡镇政府和村庄进行养护,而绝大多数的乡镇政府和村庄虽设置了机构,安排了人员编制,但由于没有强有力的考核管理机制,所以部分乡镇养护管理机构不能发挥养护管理应有的功能。
2、资金缺乏保障。县、乡(镇)两级财政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未列入资金预算安排,加上部分乡村经济状况较差,在化解乡村债务,减轻农民负担及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的大背景下,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县级政府财力又有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得不到保障。
3、养路员队伍不稳定。目前情况看,由于报酬太低,无法稳定养护员队伍,加之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当地工程增加,导致工价上涨,农村公路养护员大量流失而不容易招聘,随着农村公路等级的提高,需要专业的养护技术工人和机械操作手,这需要增加养护员报酬来稳定养护员队伍。
4、我县是山区大县,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尤为重要,特别在夏、冬季节,夏季雨水一大,更容易造成公路水毁;冬季雪后,容易造成雪阻,不利于交通。所以不仅需要加强日常维护,更需要预防大修的资金筹备。但这一问题目前很难得到解决。
5、县级道路接近或超过使用期限,再加上近年来,超载超限车辆对农村公路的损害,造成维护资金的大幅上涨,也需领导重视并能帮助解决。
三、对今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建养并重是长期公路工作的基本经验,而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尤其重要,最重要的是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理顺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的关系
建议在县交通局成立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处,隶属于县交通局的二级事业单位,各乡镇设立乡村道路管理站。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处具体负责全县的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各乡镇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并对各乡镇的养护管理工作进行严格考核量化,考核成绩记入各乡镇在全县年终考核成绩中,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力度,确保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养护管理的实际成效。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辖区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绿化工作,以及资金筹集和维修用工等。
(二)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保障力度
沂水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在日常维护资金都较难保障的情况下,再有大的损害、修补等维修项目时,资金就更难保障。特别是县道,大部分修建于90年代初,已超过使用年限,加之超载超限车辆得不到有效控制,出现大面积网裂、坑槽,严重影响交通通行能力。所以,建议上级交通部门加大对沂水县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山区大县农村公路的完好畅通。
(三)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建议进一步落实县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不明、资金缺乏的突出问题。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积极性,把农村公路管养责任落实到位。切实建立起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有关协调、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