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全面贯彻落实“三个服务”促进道路运输创新发展
通讯员王繁己代献杰报道:2006年,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将继续坚持省交通厅提出的“建运并举、和谐交通”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道路运输“提速中部、东联西拓”发展战略,使道路运输行业在规划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新农村运输网络建设、道路运输保障能力、行业安全监管水平、结构调整、管理机制创新、区域合作交流、规费征收及筹融资、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道路运输“十一五”建设奠定开局年基础。2007年,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将围绕全国和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开拓创新,唱响“三个服务”主旋律,促进道路运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准确把握道路运输定位 唱响“三个服务”主旋律
交通行业兼有基础产业和服务业的双重属性,交通行业的基础产业属性主要体现在公路建设上,服务属性主要体现在运输上。“三个服务”的提出,是对多年来交通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交通工作本质属性的科学定位和理论阐释,是对交通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新认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交通部党组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符合国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为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把公路建设强大投资转化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赢得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称得上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道路运输“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就是要提高运输保障能力。重点是建立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和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机制,通过专业保障和社会保障在抢险救灾等特殊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全国通行的煤、油公路运输快速通道、农产品公路运输“绿色通道”,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煤、电、油等重点物资和鲜活农产品运输。
——道路运输“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按照“路、站、运”一体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运输,构建农村运输网络。重点发展城乡公交、农村公交,争取国家出台统一的支持政策,使城乡、农村公交享受城市公交政策。
——道路运输“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就是要提高运输公共服务水平。重点建设平安运输,落实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职责;建设诚信运输,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诚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运输服务。
结合甘肃经济社会实际 全面贯彻落实“三个服务”
2007年,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将结合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三个服务”。
——结合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 贯彻落实“三个服务”。国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为农村道路运输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关注人的生命、健康和权益,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道路运输安全、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道路运输降低能源消耗、节约社会能源、促进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区域交通合作与交流以及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更高要求,必须通过做好“三个服务”来实现。
——结合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三个服务”。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和提出了“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总体工作思路,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道路运输行业,必须做好“三个服务”,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道路运输发展,以创新引导道路运输改革,不断提升运输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甘肃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道路运输保障。
——结合省交通厅“建运并举”、“提速中部”和产业优化升级战略部署,做好“三个服务”。2004年以来,厅党组先后提出并实施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运输产业”、“建运并举、和谐交通”、“提速中部、东联西拓”的道路运输发展战略部署,根本是要提高道路运输保障能力,关键是提升道路运输公共服务水平。为此,全行业将进一步加快建设集道路建设、养护、管理、运输为一体的交通产业链,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市场体系,提升运输效能和服务质量;加快实施“提速中部”发展战略,坚持优化运输组织结构、运力结构、经营结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运输产业,促进运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运输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道路运输供给能力和竞争实力。
——继续坚持“运输服务经济、管理服务市场、运营服务公众”的理念,做好“三个服务。“十五”期间,我省道路运输行业根据“道路运输发展要融入交通建设,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要融入人民群众的需求当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运输效能”的基本经验,总结和坚持了“运输服务经济、管理服务市场、运营服务公众”的服务理念。这三个服务是“十五”道路运输行业集体智慧的结晶,符合交通部党组提出的“三个服务”精神实质,是对“三个服务”的实践和落实,是有甘肃道路运输特色的“三个服务”。全省道路运输行业贯彻落实“三个服务”就是要立足甘肃实际,继续坚持甘肃道路运输特色的“三个服务”,使道路运输发展服务国民经济,道路运输管理服务市场发展,道路运输市场服务人民群众,发挥道路运输的基础性作用。
建设创新型道路运输行业 服务甘肃经济社会发展
2007年,我省道路运输行业将坚持“建运并举、和谐交通”指导思想,全力实施“提速中部、东联西拓”发展战略,加快“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运输产业”步伐,实现道路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安全、舒适、便捷、经济、环保、可持续、多样化的运输服务系统,使道路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亿元;客货运量、周转量持续快速增长;运输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争取突破1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0万;运输安全四项指标控制在部颁标准内;运输管理费和客运附加费征收确保1.6亿元,通过挖潜补漏争取突破2亿元。同时,积极致力于建设创新型道路运输行业,大力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是推进理念创新,进一步丰富和确立“建运并举、和谐交通”的指导思想。针对公路运输发展缓慢与公路建设快速增长矛盾逐渐凸现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和确立“建运并举、和谐交通”工作思路,使交通产业链上公路与运输实现两轮驱动和良性互动,交通运输综合效能进一步提高。
——将“建运并举、和谐交通”体现在运输与公路的统一协作上。将运输与公路同规划、同建设、同融资和同运营。按照省厅“公路建设会战东部、道路运输提速中部”的发展战略,实施“提速中部”发展规划,构建“东进西出”的运输大通道;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年内建设乡镇汽车站350个,行政村停靠站2000个;在交通融资上,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对运输站场项目的支持,在运营上整合公路交通运输资源,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快速货运集疏中心,提高交通运输综合服务效能。
——将“建运并举、和谐交通”体现在运输发展与路网建设水平的适应上。在路网建设加快的同时,加大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在路网改造加大的同时,加快道路运输装备的改造升级;在路网服务水平提升的同时,加快对道路运输的科技装备,推广智能交通运输体系。
——将“建运并举、和谐交通”体现在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上。加快建设国家公路主枢纽,加快推进公铁联运;建设黄河上游甘青宁三角黄金运输线,以道路运输合作发展带动黄河上游公路与水运的深层次合作;积极推行公交下乡、农线进城、税费趋同,大力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
——将“建运并举、和谐交通”体现在道路运输对交通资源的综合利用上。充分发挥煤、油公路运输快速通道、农产品公路运输“绿色通道”的作用,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煤、电、油等重点物资和鲜活农产品运输;要积极扶持发展先进运输方式和对农村的普遍服务,对高速快客、大吨位货车给予通行费优惠,对农村客运给予交通规费优惠。
——将“建运并举、和谐交通”体现在道路运输区域合作交流上。整合区域运输资源,积极开展区域运输合作与交流,打破运输发展中的市场壁垒和行政壁垒,开展跨区域运输合作,加快推进道路运输发展理念一体化、政策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监管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
二是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运输产业。加快以建设“2110工程(两平台一网十系统)”为重点的智能运输枢纽建设。加快全省运输企业和汽车站信息化改造,完成所有重点联系企业和三级以上汽车站的信息化建设,建成道路运输物理和应用两大平台。完善和延伸甘肃道路运输信息网功能,建成办公自动化、运政管理、视频会议、应用IC卡及GPS监控、96779综合语音服务、运政服务、联网售票及网上清分、物流信息、驾校监管服务和道路运输指挥等十大系统。
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道路运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消除制约行业管理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
——加快推进运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与《道条》相适应的运政管理体制,推进运政执法与管理相对分离,提升管理层级,实行市州以下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垂直管理,运政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加快建立运政执法总队、大队,把运政管理单位由现在的国家事业单位定位为行政性质的国家事业单位。
——加快推进投融资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调整国有资产投资方向,对国家级和省级枢纽项目参股或控股,标准化乡镇汽车站全额投资,其他站场社会融资、适当补助;推行站场项目法人招投标制,建立面向社会开放、具有较强资金吸引力的站场建设投融资体制;建立道路运输站场国有资产“行业授权,分级监管,各负其责”的监管体制,明确投资主体,履行监管责任,保全国有资产。
——完善规费征管体制改革。建立省级财政“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预算内管理的规费征管新机制;统一运输规费征收范围、标准,明确客运附加费征收方式、标准,规范行政罚没收入,为费改税做好准备。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客运资源信息发布和服务质量招投标,弱化行政审批。
——进一步加快道路运输经济结构性调整。在客运上形成以资产为纽带、集丰富客运资源和现代化管理于一身的跨区域联合舰队;在货运上形成以快件运输、城际配送为重点,集丰富货运资源和信息网络于一体的现代物流;辅助业集约化推行经营入市、检测入网,建立维修、汽配为一体的驾培市场,检测全省联网,异地检测,相互认证。
四是推进政策创新,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能力。加快道路运输政策调研,重点做好制定《甘肃省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调研论证工作,并争取省政府出台;做好修订《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工作;做好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调研,制定道路运输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做好规范规费、行政性管理收费以及罚没收入收费行为调研,明确运管费征收范围和标准,完善客运附加费征收办法。制定出台《甘肃省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开展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加快客货运、辅助业、出租汽车等道路运输价格体系调研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城乡公交的扶持政策,围绕甘肃公路网、高速公路的通达,研究快速客运的优惠政策,围绕普通货运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研究新型运输方式的扶持政策,加快快速货运通道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