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一场运管与“黑”车的战斗
●所谓“黑”车,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界定是:没有办理营运手续、专门长期从事非法营运并牟利的车辆。它是游离于正常监管之外的一个以逃避相关规费而存在的地下运输群体;
●“黑”车市场,是一个暗流涌动、无法探知的地下市场。目前执法人员所能掌握的数据,只是每年通过“非常规手段”而查获的300部左右的“黑”轿车;
●大量“黑”车的存在,扰乱了客运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大量国家税费的流失,同时也给乘客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经营“黑”车的群体大多为社会无业人员,他们所采取的暴力抗法手段,使执法权威、执法者的人身安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非常规手段”打击
一年查处300部“黑”轿车
在看似平静的客运市场上,究竟隐藏着多少的非法营运车辆,即使是对于专门从事这一监管工作的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运管”)来说,也难以有一个准数。最可靠的数据只有一个,那就是每年通过各种打击手段而落网的、参与非法营运行为的车辆大约有300部左右。这是市运管处稽查队提供的数字。不过这个数字只涵盖轿车这个车种,其他诸如充斥在各城街头、乡村路口的“摩的”等工具皆不在内。
市运管处相关负责人称,去年全市范围内总共开展了2次较大的统一行动,数次部门之间、县与县之间的联合执法。不过,由于营造了声势,效果未必好。而在日常监管中所采取的突击检查行动,效果却不错。去年市运管处稽查队在得到一个可靠的线索后,进行的突击检查中,只花了2个小时,就查获了“黑车”12部,稽查队负责人说,那是一次成果最为丰硕的行动。而平常的执法总是成果平平。
在车海茫茫的客运市场中寻找打击目标,这是一场极不公平的猫鼠游戏。随着双方过招次数的增多,运输市场监管者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对付行动日渐隐蔽的“黑”车。运管处相关负责人称,非法营运已转入到地下,其从业者也变得非常谨慎,行动非常隐蔽。
稽查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黑车查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今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在街上已看不到“黑”车在公然地拉客了。不过,在假日期间,还是有一部分车辆出来行动。
在公开场所看不到,就不等于说“黑”车市场萎缩或消失了。“现在,这个市场更大了”。市运管处副处长陆滨说。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量的加大,以及投资低廉,“黑”车运输市场也在增大。现在许多私车更新换代后进入了二手车市场,无形中为非法经营的车主提供了一个便利的供货渠道。
报复手段千奇百怪
暴力抗法危及执法者安全
“黑”车参与客运市场从事营运,可以得到相对丰厚的利润。据称,与有正规手续进行营运的车辆比,一辆四座轿车每月可少交1500~2000元的各种规费。当然,“黑”车从业人员的这种行为受到打击时,他们的反抗也就变得非常激烈。
运管处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在执法过程中,一些“黑”车车主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他说,在过去几年中,全市运管部门都经历过此类事件。
该负责人称,在3年前的除夕夜,福鼎市发生了一起“黑”车车主用“非常手段”报复该市运管所负责人的行为。那年的春节清晨,当他起床打开自家的大门时,家门前被人用一大摞花圈堆满了,该负责人惊愕之后,又是哭笑不得。
与以上事件相比,发生在福安市运管所的报复行为就更严重了。4年前,一个“黑”车主受到当地运管部门的查处,心生报复之念。几天后,当事人殴打了稽查队负责人。但他似乎并不解恨,接着冲到分管副所长办公室,将办公室砸碎,最后还把所长家也砸得一踏糊涂。
市稽查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两年前自己在霞浦县城执法时,就遇上了一起类似于电影中的惊险场面,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
2005年的一天清晨,他与执法队员在霞浦街头逮着了一辆已跟踪了一段时间的“黑”车。他坐上车要求车主将车开往运管所接受处理。但该车主却瞪着一双血红的眼叫到:老子昨夜赌博输了40万元,如果要处理就不想活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车子接近运管所时,车主竟然丧心病狂地突然加快车速,以100公里的时速向前冲去,声称要与执法人员一起拼命。面对险境,幸好自己没有慌神,凭着自身对车况的认识,快速将一只脚伸过去,狠踩刹车,在一串尖锐刺耳的声音后,车子停在了一根电线杆前,车后拖出一条五六十米长的黑道。命保住了,事后想想却非常后怕。
霞浦县运管所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在处理一辆外地“黑车”时,执法人员也是坐上了车子副驾驶坐,在要求其接受处理时,司机突然从座位边上掏出一把长螺丝刀,恶狠狠地顶住执法人员的脖子,硬生生地将其赶下车,随后扬长而去。
市运管处稽查队负责人称,从2004年以后,他们在执法中经常遇到一些车主在车上藏凶器的事。每逢拦车执法时,他们不得不采取的办法是,先控制住司机,让其下车,再搜车,以保证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
乘客法律意识薄弱
取证难执法常遇尴尬
在忙碌的客运市场,要瞄准并确定哪一部是从事非法营运的车,唯一的手段就是抓现行,也即“人赃俱获”。不过,要做到这点是很难的。执法人员在检查中无数次地逮着了嫌疑车辆,却常为乘客的不配合,取证难,结果反遭车主的谩骂,一些乘客也是责怪声不断。
市稽查队负责人介绍,几年前,他与同事获得举报,在蕉城区八都大桥上拦住一部私人轿车,要求停车检查。司机下车后立即否认是“黑”车,执法人员想通过乘客进行取证时,却不想一名乘客冲过来,指着鼻子就是一顿好骂。他声称,要是误了自己赶往福州乘机,非得投诉他们不可。结果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绝尘而去。
另有一次,执法人员在车站外蹲点,发现一部“黑”车正在卸客,当一名乘客递出一张五元钱时,执法人员冲上去,结果,乘客却帮了“黑”车司机,称自己欠了对方钱,这是还给他的。
执法人员称,要取证很难,“黑车”司机往往一个眼神或提前做个交待,乘车的客人就会明白,帮忙车主打掩护。没有乘客的证明,疑点再多也是无济于事。市稽查队负责人说,在查处工作中,约有95%以上的乘客不主动或拒绝配合检查人员做证。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可能因为没有事先得到车主的“提醒”或“经验欠缺”而做了笔录。因此,才取得处罚证据。
执法人员称,乘客选“黑”车出行,大多出于贪便宜的心理。也有的在心理上偏向于“黑”车司机,而不愿做证。执法人员称,很多乘客其实都没想到,他们这样做是在帮“黑”车逃脱监管,造成国家税费的流失,另外,他们这样做,也是对自己的安全不负责任。因为,乘坐“黑”车是没有任何保障的。
人情关、关系网
执法权威遭挑战
人情关,关系网,这些社会上的积习严重困扰着运管部门处罚工作的进行。另外,处罚工作的阻力还来自于处罚后的执行难。这些阻力的存在,使法律的威力受到了强有力地挑战。
据霞浦县运管所负责人称,市运管处稽查队负责人证实了这种说法。他认为,一些从事非法营运的车主,他也有着复杂的社会关系,一旦车子被查,都会千方百计地托各种关系来说情,要求减轻处罚或免于处罚。这种压力使工作很难开展。
执行难主要是车主被查获后,当事人逃得无影无踪,拒不接受处罚。执法人员认为,出现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从事非法营运的投资太低了,他们的牟利工具———车辆太廉价了。据了解,被这些人用来搞“地下运输”的“黑”车,大多是来自于二手车市场中的便宜低档车,车价本身远不到罚款的数额,与其前来接受处罚,还不如将车“送”了。据了解,这些车价大约在数千元或一二万之间,而根据处罚的标准,被查获的车主要受到3至10万元处罚。
执法人员认为,也有一种可能是,一些车主是因为罚不起款而选择逃避。执法人员称,从事非法运输的人大多在经济上并不宽裕,开车只为挣个生活费,真正要接受高额的罚款,他们的经济能力也是无法承担的。
据了解,去年仅市运管稽查队查处的近30部车中,就有6部没有得到处理。
■部门说法
“黑”车为何难治?
治理从事非法营运的“黑”车是许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执法部门认为“黑”车之所以难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业压力大
执法人员认为,“黑”车猖獗,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关系。从事非法营运行为的大多是社会上的无业人员。一些从业者因为生存压力,而选择非法手段从事非法营运。一位从农村到市区以开“摩的”为生的师傅称,如果有好一点的营生,自己未必会选这个行业。
乘客法律意识薄弱
“黑”车能在客运市场上久禁不绝,主要是有其生存的空间。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量也在增加,这给“黑”车的生存提供了机会。而一些乘客法律意识薄弱则无形中支撑了“黑”车发展的机会。
法律超前,难治根源
执法人员认为,非法营运最猖獗的地方,一般都是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相对于薄弱的经济基础,法律法规的出台又显得超前了,意识形态高于经济基础时,非法行为很难得到根治。
孤军奋战,力度不强
执法人员介绍,要狠狠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必需要有多部门的联手,否则很容易造成一家孤军奋战的境地,治理工作不尽如人意。
市运管部门有关负责人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营运市场会越来越大,而“黑”车经营的非法市场也在膨胀,如何更好地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做好运输市场监管工作,这已成为各地运输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首先要深入广泛宣传,让相关政策深入人心。打击非法营运车辆的阻力主要在于寻找线索难、调查取证难。执法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解答群众疑惑,广泛发动群众,鼓励群众举报。
其次,执法部门要坚持依法打击,坚持处罚到位。在强大宣传攻势下,仍然进行非法营运的,执法部门应采取果断措施,坚持予以取缔。坚决依法处罚到位的决心会有力地震慑住非法营运车主。
第三,制定规章制度,实施打疏结合,不断探索并建立规范有序的出租汽车市场秩序。记者 缪洪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