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城乡客车司机素质让人忧
通讯员祁云报道 近期因工作之故,多次往返于崆峒区-各县,各县-乡镇之间,这些城乡线路上的驾乘人员其素质实在令人忧。
3月21日,春雨春雪肆虐,道路泥泞不堪。几个放学的孩子骑着自行车歪歪斜斜行在乡间的路上,我们乘坐的中巴司机不但没有把车速降下来,而且加速“飞”过,有个孩子惊慌失措间摔倒在泥泞的路上,司机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
车行至县城所在地的前一个小镇,有几个人下车。立马有几个大汉从房檐下窜出来,嘴里嚷嚷着乡音很重的地方名,手底下却毫不含糊,拉扯了那几个人的包,直往他们的车上拖。
一路上更是肆无忌惮,为争客源,为抢生意,横冲直撞,见缝就钻,强行超车,随意停靠,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坐在车上的乘客,心都悬到嗓子眼了;
陇东多见山路,高且陡,转弯又急。一路上中巴车急停猛拐,颠得人五脏六腑都要呕出来了。车行至灵台陡坡处,司机师傅的手机嘀嘀直叫,只见他一手抓了方向盘,一手掏出手机,呜哩哇啦说个不停,一车人眼巴巴瞅着,却无可奈何。春节期间,平凉一个月之内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11起,死亡19人,这血腥的数字让每一个常出门的人无平提心吊胆,可这司机师傅的一个电话却重要过一车37个人的生命。
车行至县城,正值下班,人行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冒雨赶路,横冲直撞的中巴车并没有按规定停车、减速、避让。更有甚者,司机竟然顺手拉开窗户,一口浓痰就飞了出去,也不管周围有没有行人,更不管即使行人侥幸逃过此“劫”,街道上却留下了污迹。
诸如此类的“酷”,在随便哪个城乡中巴车上都一抓一大把。最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不单是小小的平凉城乡中巴车上有,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罢了。
无独有偶,朋友刚从德国回来,说起德国人的交通意识,真是赞不绝口。他说家门口的路上经常看到警察带着一群小孩子学习交通规则,汽车销售商也经常到学校举行儿童交通知识竞赛。在一些著名的汽车公司销售厅里还备有特制的电动小汽车,经常有大人带着孩子在那里“路考”,过关后还有“执照”发放。组织者认为,发放这一特殊执照相当于一种奖励,可以鼓励孩子从小了解、重视并遵守交规。
在西方其它国家,对驾驶员的监督考评也是非常严格的。一旦违章,不仅会被罚款和扣分,其违章情况还会在网上公布。违章者今后驾车、购车和享受相关社会福利都会因此受到影响。
一个从事运输行当多年的朋友,仔细地分析了国内开车的为啥那样“牛气”。对于80后的新生代而言,有私家车,就表示自己已经跨属了富人阶层,这种优越感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了某种“特权”,所以车的档次不同,便自觉享有的特权不同,所以“牛气”的程度也是不同;80前的老司机,曾经是“方向盘上揽乾坤”的“大哥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车已经不是稀罕物,坐上驾驶室时的傲气倍受打击,再加上竞争越来越激烈,人越来越辛苦,挣得钱却越来越少,心里难免不平稳,故奉行“时间就是金钱”的真理,赶时间、超车、抢道等手段无所不用。
当然,这些只是主观上的因素,更重要的因素还是法制观念的淡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不少司机心存侥幸,理所当然认为“开车就是转方向盘,跟交通行业的法令法规无关,那些东西南北通通都是摆设罢了。”
由此可见,中国驾驶员不遵守行车规范,其原因是不遵守交通法,不遵守交通法,其原因是不懂交通法。所以,交通法律法规的学习,也应该从小抓起,的确不能再是摆设了,的确应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确保这些制度真正能够规范驾驶员的日常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