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春运形势分析
春运运输量完成情况
为期40天(2月3日至3月14日)的2007年春运已经结束,据预测,春运期间,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共运送旅客19.7亿人次,同比增长5%。
统计数据显示,春运黄金周期间完成运输量2.66亿人次,继续保持持续上升的规律和趋势。铁路共运送旅客2625.7万人次,同比增长2.1%;公路共运送旅客2.27亿人次,同比增长11.6%;水路运送旅客500万人次,同比增长6%;民航共飞行航班29302班,比去年同期增长14.2%,旅客运输量达到37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
春运的总体特点
今年春运铁路不涨价,较之往年,其总体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客流总量增幅大于往年,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工返乡率的增高,进一步体现了了各种运输方式的不涨价举措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二是节前客流提前启动、节后呈现单峰高峰值,节前学生流、民工流和探亲流错开出行,节后各种客流高度叠加,高峰值超过历年春运;三是部分地区客流持续增长,特别是中南、西南地区到江浙地区的客流持续增长,西去北上的民工流呈现出出行早、流量增加、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从而使流向和流量更加集中。
四种运输方式春运状况
一、铁路客货运输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铁路从2月3日提前进入春运状态,其中,2月18日至2月24日,铁路旅客发送量日均完成371.5万人次,同比增长2.1%;货物发送量日均完成704.9万吨,同比增长18.1%,日均装车完成114700车,同比增长16.3%。2月15日达到399万人,为历年节前最高水平,比去年节前最高峰增长6.6%;2月24日,铁路以发送旅客490万人次创历年春运最高,其中发送中长途直通旅客219万人次,创下铁路有史以来最高水平。
二、公路客运量增长较快,但不平衡
公路共投入70余万辆汽车,运送旅客2.27亿人次,比去年春运期间增长11.6%。其主要特点是旅客流量变化呈现“头小尾大”的不平衡态势,同时还呈现出农村公路客运增长较快、中长途客运较为平稳、自驾车出行的人增多的特点。
客流主要以探亲、访友拜年为主的中短途旅客;节后民工流、学生流和探亲流重叠在一起,公路春运迎来客流持续高峰。2月21日全国公路长途客流开始回升,共投入客车65万辆,完成客运量2576万人次,比20日增加435万人次,增长20.3%;南方省份的客运量增幅较大,受降雪天气影响的东北三省客运量增幅较小或有所下降。2月18日至2月20日,全国公路日均客运量不足平时的一半;2月21日至22日,返程客流开始增长;2月23日至24日,客运量大幅增长,进入节后第一个返程高峰,客流量达到5000万至5600万人次,接近节前高峰。2月25日至27日,全国共完成公路客运量1849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
三、水路旅客运输较为平稳
全国主要地区水路旅客运输500万人次,同比增长6%。长江干线春节黄金周期间,共运送旅客8.55万人次,安全渡运226万人次;舟山地区完成客运量82.4万人次,同比增长6.4%;琼州海峡地区完成客运量13.2万人次,同比增长15%;渤海湾大连至烟台航线完成客运量5.3万人次,同比增长2%;桂林漓江完成旅游客运量5.2万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广东地区港澳线完成客运量4.5万人次,同比增长10%;在渤海湾,大型运力的投放凸显了其强大的疏运能力,大连港和烟台港都出现了“客流高峰不见峰”的新变化。
水路客运的最大亮点当属两岸海上直航。据福建省交通厅统计,春运期间,“两门”、“两马”、“泉金”三条客运航线共运送出入境旅客23440人次,其中出境旅客8625人次,入境旅客14815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1.78%、71.99%和42.06%。为让台胞便捷、顺畅地往来于海峡两岸,福建省主管部门根据客流量变化,不定期增开了临时加班船,春节期间共加开了12个航班。
四、民航旅客运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据初步统计,春运期间,民航共飞行航班29302班,比去年同期增长14.2%;旅客运输量达到37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1%。
今年春运民航运输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旅客出行提前,以便获得更多的机票折扣优惠;二是除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昆明、海口等传统旅游热点城市以及天津、宁波、三亚等城市客座率达到75%以上外,其他城市均不高;三是民航安排足够运力,满足旅客出行,2月23日全民航飞行架次突破去年9月30日3837架次的高水平,达到3929架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