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坐标
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坐标
--记优秀共产党员、正团职军转干部、山东沂水县交通局长李京堂
马爱欣
从济南军区某部上校政委、转业后到乡镇任党委书记,4年时间,他带领干部群众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乡彻底改变了模样,使群众的生活水平翻了一番。任县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的4年时间里,他带领干部职工为农村修路1581公里,是过去54年修路总和的2倍多,同时架大中桥梁76座,使全县1040个行政村111万群众走上了柏油路,让过去的穷山恶水变成了富丽的新农村。
李京堂忠诚地说:“是党组织培养了我,把我从一名农村青年培养成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合格的国家干部,不管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我都会尽最大努力把党交给自己的任务完成好,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好儿子。”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正团职军转干部、山东沂水县交通局长李京堂。
人生转折,他选择了艰苦和奉献
1998年,李京堂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告别生活了22年的军营,来到沂水县委统战部任副部长兼民族宗教局局长。在一些人眼里这是个轻松、舒适的工作。可办公室的椅子还没坐热,李京堂就有些呆不住了。那次下乡,他发现离开家乡20多年,可家乡许多父老乡亲仍过着贫穷的生活。喝沂河水长大的李京堂心中隐隐作痛,寝食难安。
1999年1月,全县乡镇领导班子调整,李京堂把请求到基层任职的报告递到了县委。这成为全县不小的新闻,一时众说纷纭。一些要好的同学、战友、同事对他说:“放着部长、局长不当,去当个乡官,究竟图个啥?”李京堂深情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那里有生我养我的土地,那里是我人生的第二战场,那里是我生命的根。”1999年元旦刚过,他带着县委组织部的任职命令,打起背包,来到了沂水县最偏远的高庄镇任党委书记。
高庄镇地处沂水县最西部,全镇25个行政村,196个自然村,分布零散,山崮围绕,是沂水县最穷的乡镇之一。李京堂上任后发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群众观念落后、经济发展缓慢、村级债务较多的局面......面对困境,李京堂第二天就骑着自行车深入到村组一线走访调查。半个多月时间,他走访了上千名干部、群众,跑遍了25个行政村和镇直单位,掌握了全镇的基本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全镇党员干部大会上,他承诺:“上不愧党,下不愧民,3年改变不了高庄的面貌,自动辞职当农民。”
李京堂从改革人事制度入手,建设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在他的建议下,本着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的原则,对全镇的正式和非正式人员进行了重新组合,使全镇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这一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紧接着李京堂又在镇机关实行“政绩挂钩、末位淘汰”的制度,打破了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绩资分离的局面。机关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过去人浮于事的现象不见了。群众说,镇大院变了,大院的干部们变了。
让穷山村变个样,让乡亲们富起来,是李京堂的工作目标。他深知,制约高庄经济发展的瓶颈还是农民受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的思想束缚较深,观念陈旧。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带领村两委干部被安丘、寿光等地参观学习蔬菜大棚、林果种植等致富项目。看到一个大棚年收入万余元,他们的眼睛瞪圆了,劲也铆足了,致富观念得到了更新,发展意识、科技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趁热打铁,镇党委政府按照“压粮油、促黄烟、增瓜果、兴畜牧、上桑蚕”的思路,实施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2000年,全镇果林总面积达32000亩,蔬菜面积达9000亩,80%的农民选准了致富项目,找到了致富门路,全镇25个行政村有22个实现了一业致富、一业富户的目标,使“果菜、牧”真正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高庄镇成了全国著名的“香椿之乡”、“麻椒之乡”和“长毛兔之乡”。
李京堂上任两年就兑现了承诺:2000年,高庄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5.6亿元,财政收入5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49元;镇各项工作一跃走在了全县前列,先后被省、市授予“山东省科普先进乡镇”、“山东省土地管理模范乡镇”、“临沂市文明乡镇”、“临沂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李京堂连续被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评为“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模范军转干部”、荣立了二等功。2006年6月12日,已到县交通局任党组书记、局长的李京堂,因在全县“村村通”工程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被省政府荣记二等功,单位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农村交通建设先进单位。
背水一战,他亮出了军人的气魄和胆识
2003年4月,李京堂调任沂水县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修路架桥是县交通局的重要职责。凭着几年党委书记一线工作的经验,他深知农民的疾苦和作为一个农民儿子对行路难的亲身体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肩扛背驼熬着日头东升西落,有的人一辈子没走出大山,甚至没见过汽车是什么样子,有了病只能听天由命。眼睁睁地看着熟透了的瓜果梨桃烂在地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任职期间解决牵动着农民衣食住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转业军人,李京堂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韧劲和拼劲,他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多年的军旅生活养成了李京堂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工作作风。上任伊始,便及时召开了三次党组会进行磋商。党组成员实行了分工负责制,成立了沂水交通局全县农村公路调研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公路所、工程处技术人员组成的农村公路调研考察队伍深入全县19个乡镇调研论证。他自己工作不分昼夜,找中层干部座谈,走访离退休老干部,征求县人大、政协老干部老领导的意见,查阅建国以来修路架桥的历史资料,深入乡镇调查研究,串村入户听取百姓呼声,跑遍了全县19个乡镇的沟沟坎坎,掌握了正确决策的第一手资料。
农村公路改造是“民办公助”,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主体。转变群众观念是关键,李京堂把深入宣传发动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来抓。他们联合县文化局、老年大学,组织村村通文艺下乡宣传队,把上级的好政策和农村公路改造的意义,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到乡镇、村,宣传到千家万户。创办了农村公路改造工作简报,召开各乡镇农村公路改造通讯员会议,宣传各乡镇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各乡镇、村在主要街道粉刷农村公路改造的宣传标语,在县城广场举办“村村通”电影宣传月 活动,形成铺天盖地、全面开花的宣传态势。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媒体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发动,营造了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农村公路改造工作的良好氛围。
敢为人先是李局长的禀性。修路无钱成为摆在这位硬汉子面前的第一大难题。为了筹措工程建设启动资金,保证建设顺利进行,他确定了“寻求领导支持”和“放手发动群众”的“两手抓”战略。为了争取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他跑济南,上临沂,协调关系,争取上级优惠政策,三年争取上级扶植资金1.5亿元。县政府还研究出台了《沂水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摩托车养路费征收工作的通告以县政府名义印发,县政府每年年终拿出150万元 ,对农村公路改造工作进行以奖代补,2004年县政府又从县财政拆借1500万元资金,用于弥补农村公路改造资金不足。
三年内完成15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任务,对于李京堂和他的施工队伍来说确实是一件光荣而艰巨的使命。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资金、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短缺,道路施工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为了让全县111万父老乡亲早日奔上小康路,李京堂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0余万元,购进了两台压路机、一台摊铺机、一台沥青搅拌机、一台翻斗车、一台振动压路机等筑路机械设备。为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任务,李京堂和施工人员一起没白没黑地泡在工地上。调度会、协调会、现场会一次次组织召开,哪里有施工现场,哪里就留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身影。技术人员缺乏,便由县交通局牵头培训了94名乡镇施工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短缺,他们便采取了车轮战术,歇人不歇马。自调县交通局工作以来,李京堂局长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常常是回到家中倒头就睡。但每当看全县已开工的农村公路时,所有的劳累都显得无足轻重。作为一名筑路官,还有什么比早日看到家乡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更令他欣慰的呢!
李京堂以卓越的工作业绩让群众早日走上了柏油路。3年时间,农村公路总投资3.7亿元,开工建设了76座农村大中桥,总投资3200万,是全市建设桥梁最多的县区。全县19个乡镇全部完成农村公路改造任务,19个乡镇1040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达率100%。沂水县最近三年修建的公路是过去54多年修路总和的2.4倍,实现了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性跨越。
2005年10月26日,是李京堂局长最轻松最高兴的一天。
这天是举行村村通客车的大喜日子,全县219辆乡村客车欢快地驰骋在宽敞的村路上,1040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柏油(水泥)路。先后安装了站点牌400个,站点棚101个,修建停车港湾11个,均完成了计划数的100%。全县先后开通了城乡客运线路15条,营运客车219辆,建乡镇客运站3个,营运辐射全县19个乡镇1040个行政村,让全县111万人受益。
开拓奋进,情注交通塑形象
“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是李京堂工作的初衷。2003年4月,刚刚就任沂水县交通局长的他,便动情地说:“来,就要在交通局开创一个新局面,干,就要踏踏实实干出好效益,走,要为交通局留下一个好家底”。
为打造交通品牌,带好队伍,树好形象,上任不到一个月,他就走访座谈了90%以上中层干部,掌握了正确决策的第一手资料。沂水县交通局有400多号人,40多个职能科室,可以说人员多、事务多。为了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弘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真正树立起交通正气,推动工作发展,李局长来交通局后,就着手准备人事改革。7月11、13、14日三个晚上连续召开了三次党组会,白天召开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动员大会、竞争上岗演讲大会和优化组合择优录用任命大会,从速从快,对所属23个科室的78名正副职干部进行了调整交流,调整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操作之严密前所未有。为了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确保公开民主,整个过程还邀请了县纪委、组织部、人事局领导参加,接受监督指导。由于实行了阳光操作,杜绝了跑官要官、讲情送礼现象,虽然时间短,调整面大,但是整个调整,合乎民心、顺乎民意,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为树立沂水县良好的交通形象,李京堂对客运秩序进行治理整顿。抽调运管部门的28名工作人员,分成4组,每天从早上5点到晚上10点,不间断地在站场内外进行蹲点管理,并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后终于使多年来一直未进站的五辆沂水—青岛的客车进站经营,临沂线的客车也进站了,所有客车基本实现了“统一进站,统一排班,统一售票、流水发车、限时出城”的目标,客运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后来,他们又组织开展了“进放心站、乘放心车、做文明人”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并对乘客作出了“优质、高效、廉洁、安全、创新”和“视旅客为亲人”的郑重承诺,进一步拉近 了与乘客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与乘客的亲和力。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春”。沂水县汽车站站外停车上下旅客的现象不见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往的群众满意了,乘客人数与日俱增,企业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收入每天多达4万余元。2003年8月29日,临沂汽运公司沂水分公司和沂水汽车站召开站队合一大会,前来指导会议的临沂汽运 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王兴华同志紧紧握着李京堂局长的手说:“九县三区的交通局长我认识不少,像您这样带着感情抓管理,这么关心支持车站工作的,您是典型,您是我们客运行业的文明使者。”是的,通过客运秩序整顿,李局长的职业素质、敬业精神和做人做事的境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开发,山城沂水已成为山东省著名的旅游名城,出租车成了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从去年开始,沂水县委、县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通过多方面的考察、论证,到青岛、威海、潍坊等发达地区,学习出租车行业的先进经验。决定组建3个出租车公司,新上300辆出租车,以缓解人们的出行。
随着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执法,近几年,沂水县交通局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交通稽查、运输管理、行业管理、规费征收、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都走在了临沂市3区9县的前列,农村公路养护连续9年被临沂市评为第一。在李京堂局长的带领下,沂水县交通局被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机关”、“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行业”,成为山东省唯一被连续评为3个省级文明荣誉称号并保持至今的县。前不久,该局又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公路改造先进单位”,李京堂局长被荣记了二等功。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称砣是老百姓”。谁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心里最清楚、最明白。沂水县客运秩序的好转,站容站貌的改变,服务质量的提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封又一封的表扬信寄来了,有的乘客还在互联网上进行了评论。
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动。李京堂同志从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入手,强化人员综合素质,上任以后,他在全局大力倡导读“五本书”活动。他以《谁动了我的奶酪》、《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成功是逼出来的》、《做人之道》五本书的精神来强化人的服从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在全局积极开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活动,开展学法、用法、知法、懂法活动,努力提高交通执法水平。
“路是铺下去的碑,碑是立起来的路”。李京堂把路修起来了,行业管理规范起来了,干部职工的素质高起来了,交通形象树立起来了,社会赞誉多起来了,干事创业的丰碑也立起来了。在李京堂的带领下,沂水交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通联:山东省沂水县交通局 马爱欣
邮编:276400
电话:0539-2236013
手机:13754726409
(附:个人事迹)
沂水县交通局呈阶梯状递进发展纪实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具体指导下,在县直各有关部门、乡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沂水县交通局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人员素质,抢抓机遇,大胆决策,开拓进取,扎实苦干,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取得了交通工作全面提升。
一、实现村村通硬化路
完成1500公里,其中2003年完成190.9公里,2004年完成1057.5公里。2005年农村公路计划405.7公里,公路总里程均居全市第一; 大中桥建设76座,总数居全市第一,实现了桥梁建设超常规建设跨越式发展。
二、争取无偿资金过亿元。共争取申报上级政策补助资金1.08357亿元。其中到位资金: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项目7814.422万元;通达工程项目70万元;大中桥项目610.88万元;胶新铁路工程项目67.657万元。
三、全面实现村村通客车
安装了站点牌422个,站点棚101个,停车港湾10个,占计划数的100%。全县有城乡客运线路14条,营运客车219辆,改建和新建马站、诸葛、圈里、官庄、高庄5个乡镇客运站,营运范围辐射全县19个乡镇。调整公交线路5条,公交车35台,调整延伸农村客运线路64条,延伸通车里程207.4公里,通过开行集日班、隔日班等多种通车形式,实现了村村通客车。2005年10月25日,我县在城乡客运站举行了隆重的村村通客车庆典仪式剪彩,实现了村村通客车。
建管结合,实现经常性的养护管理。开展了四次季度公路检查评比,全面加强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实现了全市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八连冠”。
四、交通规费征收创历史新高
交通规费征收是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事业发展的一项支柱性工作,是交通事业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交通规费征收实现了跨越性发展,由2003年的1800万-2500万-递增到2005年的3200万,连年递增30%以上,2006年前8个月,交通规费征收突破了2600万。我局积极开展了联动宣传、文明征费、规费征收能手、微机征费、机关基层帮扶、源泉管理等活动,摆正了征费与服务的关系,交通规费征收工作稳中有升。
五、交通稽查居全市前列。共检查车辆54000辆次、处理违章车辆5200辆次,其中,查处超限超载车辆812辆次并依法卸载12000吨、非法改装车985辆次、大吨小标车1800辆次、其它车辆违章1605辆次,补征交通规费178万元。全年未发生一起公路“三乱”。
六、行业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树立“依法行政,诚信服务,共建文明运输行业”的理念,全方位提高工作水平,保证了行业管理市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全年运管系统完成各项交通规费、工本费、罚没款收入900万元,占计划任务数的100%;完成客运量495万人,客运周转量15087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744万吨,货运周转量32426万吨公里。强化了公交车管理,新上3个出租车公司计300辆出租车,向沂水县由一个山区大县向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城市转变。
七、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发展
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总抓手,学习深入,活动多样,措施到位,效果显著。荣获并连年保持省级文明行业、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机关称号。2006年以来,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到位。先后进行了“擦亮窗口看交通,从我做起树新风”系列教育活动,聘请县纪委、检察院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讲课,党章专题学习,请红嫂讲述沂蒙精神,与青岛火车站“海情号”女子列车员实现共建等系列活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八、交通内部管理日趋完善
在内部管理中,本着“精简机关,充实一线,提高效率,优质服务,动态管理,量化考核”的原则,我局采取了岗位竞争制,未位淘汰制、机关基层帮扶制、逢学必考、处出学习汇报等创新型管理机制,优化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活力,增强了整体队伍战斗力,干出了实绩。
李京堂同志事迹简介
李京堂,男,汉族,山东省沂水县人,大学学历。1957年3月出生,1976年参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团政治处干事、师政治部干部科干事、师直工兵营教导员、师直通信营教导员、师司令部直属工作科科长、师农场政委。1998年8月转业任沂水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兼民族宗教局局长,1999年1月任沂水县高庄镇党委书记,2003年4月至今任沂水县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
一、个人获得荣誉:
全市模范军转干部 临沂市政府 2000.6
(连续7年为临沂市军转干部作创业报告)
三等功 临沂市政府 2000.12
全市廉洁勤政先进个人 临沂市政府 2001.6
(到全市各县区作报告13场)
临沂市职业道德十佳标兵 临沂市政府 2004.11
临沂市振兴沂蒙劳动奖章 临沂市政府 2004.12
二等功 临沂市委、市政府、军分区
全国交通系统十佳个人 交通部 2005.12
(2005.12.31李京堂同志先进事迹在中国交通报刊登)
临沂市关心国防建设十佳个人 临沂市政府 2006.1
(临沂日报、临沂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东方青年、当代沂蒙、改革天地、沂蒙作家、沂蒙文学等媒体竞相报道播发了他的先进事迹)
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 临沂市政府 2005.5
全省农村交通建设先进个人 省人事厅、交通厅 2006.5
二等功 省人事厅、交通厅 2006.5
三等功 沂水县政府 1990年
二、交通局获得荣誉:
“省级文明单位” 山东省文明委 2004.2
“省级文明机关” 山东省文明委 2004.2
全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集体 临沂市委、市政府2003.7
全市“千村帮扶”工程先进工作组 临沂市委、市政府2004.5
全市交通系统先进集体 市人事局、市交通局2004.2
全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 沂水县委县政府 2003.8
县直机关首届运动会精神文明奖 县直机关工委 2003.9
基层满意部门 沂水县委 2003.7
安全生产先进管理部门 沂水县委、县政府 2004.2
双扶双增工作先进单位 沂水县委、县政府 2004.2
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沂水县委、县政府 2004.2
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沂水县委、县政府 2004.2
新闻宣传先进集体 沂水县委 2004.2
全市交通系统先进集体 临沂市人事局、市交通局2004.2
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二等奖 沂水县政府 2004.2
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优胜单位 沂水县文明委 2004.2
全县工会女职工工作先进单位 沂水县总工会 2004.3
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沂水县人事局、县档案局2004.5
先进基层党组织 县委县直机关工委 2004.7
全县高考工作先进单位 沂水县委、县政府 2004.10
集体三等功 县委、县政府 2004.12
全市交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 市 交通局、市文明2004.2
档案管理考核先进单位 山东省档案局 2004.2
全县结对帮助特困职工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5.3
2004年度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5.2
2004年度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5.2
行业作风建设民主评议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5.2
2004年度安全生产先进管理部门 县委、县政府 05.2
2004年创建文明行业竟赛活动优胜单位 县文明委 05.3
2004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5.2
2004年度先进民兵连 县府、县人武部 05.3
2005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6.2
2005年度干事创业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6.2
2005年度减轻农民负担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6.2
2005年创平安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 县委、县政府 06.2
2005年度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6.2
2005年度六项秩序综合整治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6.2
2005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6.2
2005年度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6.2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先进集体 县委、县府 06.2
省级文明单位(挂匾) 省精神文明办 06.2
2005年度计划生育共走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6.2
2005年度优秀民兵连 县府、县人武部 06.2
2005年度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县委办公室 06.3
2005年度办公室工作先进单位 县委办公室 06.3
2005年度安全生产先进管理单位 县委、县政府 06.2
全省交通系统治理公路水路“三乱”工作先进单位
省交通厅
省政府纠风办公室
省治理“三乱”领导小组 06.3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 县政府 06.4
临沂市交通系统2005年度安全杯第一名 市交通局 06.4
全省2005年度交通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省交通厅 06.4
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县政府 06.4
全县“双增双扶”工程先进单位 县委、县政府 06.4
全县少年儿童工作先进集体 县妇联、人事局、教体局06.5
市级职业道德先锋岗 市总工会、市交通局 04.12
全省农村交通建设先进单位 省交通厅、人事厅 06.7
省级文明行业 山东省文明委 01.2
四五普法先进单位 临沂市委、市政府 06.11
(注:是临沂市各县区唯一获得并保持了3个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机关和省级文明行业的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