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应远离“黑车”诱惑
春节刚过,春运又现高峰。如何让广大旅客走得了、走得好,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日前,一名网友在威海新闻网的海岬社区论坛上发贴:威海汽车站附近出现“黑车”,一旦上车,旅客的安全和利益就难以保障。这一信息给人们提了个醒:购票、出行选择正规渠道至关重要。
一到“五一”、“十一”、春节等长假,我市交通运输系统就会在运力、服务等方面下足功夫。就拿今年春节来说吧,威海汽车站新开了7个售票窗口,线路班次不断增加;海港客运站积极协调,腾出了大量低价舱位,为学生、民工提供便利;威海火车站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运力,以应对客流高峰;运管处、交通稽查等部门则加大管理力度,排除各类事故隐患。交通系统全方位、多角度、细致入微的服务,不但确保了春运运力,而且为旅客出行织就了一张“安全网”。
然而,“黑车”的存在却让部分旅客游离于“安全网”之外。顾名思义,“黑车”属于“暗箱操作”,不具备正规运营资格。其车况能否保证运营需要,是否“带病”上路?其驾驶员的素质能否达到客运要求,会不会出现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问题?其行车路线是否正常、合理,会不会出现随意停靠、变更的现象?其安全检查是否到位,有没有易燃易爆物品上车?其载客人数、载货重量是否在限度之内,有没有超员、超载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满意的回答和切实的解决,旅客的安全就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出现纠纷,旅客的利益也难以得到维护。在以往的春运中,我国不少媒体曾披露过“黑车”使用各种伎俩把旅客骗上车后,一路上出现了延时、超载、甩客、倒客、盗抢、车祸等各种问题,结果,旅客的出行之路变成了恐怖之旅。
其实,“黑车”现象早已引起了我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交通主管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治理“黑车”问题。但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利益作祟。在“黑车”车主的眼中,春运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无异于滚滚财源,只要能避开交通主管部门的检查,就能捞到丰厚的“油水”。至于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早就被抛于脑后。
有需求才有供给。“黑车”之所以能有市场,是因为总能寻找到足够多的客源。正如海岬社区论坛中的那个贴子所说,拉客者隐去了自己的“黑车”身份,以“代买车票,不仅快而且便宜”为幌子,诱骗旅客上了他们的“黑车”。在后面的跟贴中,一名网友直言:“我以前经常这样坐车。”不管旅客选择“黑车”是无心还是有意,毋庸置疑的是,正是由于有了旅客的“支持”,“黑车”才有了生存的空间。
看来,要彻底解决“黑车”问题,既需要交通主管部门加大查处力度,更需要旅客的大力配合。旅客出行最看重的就是安全、顺利,按照这两点衡量,“黑车”完全无法与我市交通运输各部门的服务相提并论。只要人们能多一份分清利弊的心思,少一点贪小便宜的心态,自觉远离“黑车”诱惑,并及时向交通主管部门举报,我市的春运市场秩序就会更加有序,人们出行就会更加安全、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