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将建设道路运输创新型行业
通讯员尹旭阳报道:在2月11日召开的全省道路运输工作暨科技创新会议上,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全面回顾总结了2006年行业创新成果,表彰了行业管理创新项目,明确了全省建设创新型行业的总体目标,并对建设创新型行业做出了安排部署。
建设创新型道路运输行业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道路运输行业的创新实力显著增强,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科技信息技术在客货运输、运输站场、维修检测、驾培、城市出租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在道路运输建设、管理、服务各领域的创新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使道路运输行业成为富有创新活力、具有创新动力和拥有创新实力的行业,推动道路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一个安全、通畅、便捷、经济、可靠、和谐的智能道路运输系统。
一是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加快创新型运输行业建设。坚持“需求引导、科学统筹、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指导方针。需求引导,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引导,把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作为道路运输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统筹,就是立足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实际,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创新,用科学的方法推进创新,深刻认识和把握道路运输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行业特性,主动顺应客观规律的要求。重点突破,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尤其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运输产业。全面推进,就是把创新落实到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安全保障、精神文明、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通过创新全面提升道路运输发展水平。
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应用,推动运输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加快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实施“双百千万工程”;加快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完善,建设“一个网站、十大系统”;加强信息化设施的维护与应用,建立一套完整且运行顺畅的网络维护体系;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运输管理及生产经营和运输服务的现代化。
三是调整运输产业结构,提升运输公共服务能力。改善企业组织结构,按照企业分级、业务分工、按资格经营的思路,积极推行道路运输企业资格管理,鼓励道路运输企业推进公车公营。调整运力结构,通过经济杠杆,加速淘汰能耗高、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大力发展旅游运输、城乡公交运输、区域运输、口岸运输和现代物流,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运输企业。通过结构调整,转变道路运输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变速度型增长为质量效益型增长,增强道路运输综合能力。
四是深化管理体制创新,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深化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分离,继续推行市州以下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垂直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阳光运政工程。深化运政执法体制改革,组建全省统一执法、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运政执法队伍。深化规费征管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公路运输管理费征收范围和定额标准,规范客运附加费的征收方式,规范道路运输行政性收费项目,加强道路运输罚没收入预算管理。深化道路运输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开放站场建设市场,建立面向社会开放、依靠全社会力量推进站场建设的投融资体制。
五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运输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开展专门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大力引进、推广先进的运输设备,推动运输工具、搬运装卸设备的标准化建设,推行运输、包装、仓储相关技术标准,适应物流服务、联合运输、集装箱运输的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运输行业,提高行业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六是创新用人机制,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建立健全人才选拔任用、合理流动的激励制度。加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当前行业急需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抓住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三个关键环节,研究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措施,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信息化人才。
会议还对2005至2006年度在全省道路运输改革发展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实施管理创新并取得优异成绩的28个管理项目,授予了“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创新奖”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