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硬”发展是没道理
通讯员徐平报道:近年来,浙江省天台县交通部门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建设方针,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积极稳妥搞建设,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这与该省交通厅长郭剑彪倡导的和谐发展观不谋而合。
在最近召开的浙江省交通工作会议上,郭剑彪厅长说,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就是没道理。他指出,交通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郭厅长的讲话,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确的诠释和把握。
一个阶段来,各地交通部门为了解决群众的出行条件,自加压力,奋力拼搏,没有项目的努力争取项目,没有条件的努力争取条件,超出财力承受能力抓建设,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千方百计实现交通建设的大跨越,结果有的地方出现了“快了速度、丢了质量”的现象。由于好事没有办好,实事没有办实,遭到群众的臭骂自然无可避免。
应该说,负重拼搏,锐意进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一味盯在“快”字上,忽视了其他各个方面工作的齐头并进,其结果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量力而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就是有多少的能力,做多少的事情;适度超前,可以确保我们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适当保持领先水平,既使财力不至于太紧张,又使进度不至于落后。有的人认为目光只有放得越远才是好,摊子只有铺得越大才是好,项目只有上得足够多才是好,速度只得跑得足够快才是好,实际上,这“好”犹如是插在花瓶中一朵鲜花——乍看上去是好看,但好景不长。脱离了现实基础,好景长才叫怪呢?
交通部门担任着交通建设的重任,一切都要以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发展交通,必须看是否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是否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否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如果偏离了发展轨道,那就极有可能出现劳而无功的现象。群众最反感的就是那些“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面子工程”,而这些恰恰就是“硬”发展所带来的恶果。“硬”发展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必须坚持摒弃这种做法。
或许有的人还会为“硬”发展找解释,认为他们的初衷是好的。然而,无视科学发展观,没有将宝贵的建设资金用在正道上,用在真正需要或最需要发展的项目上,这能是好的初衷吗?要说“初衷”,倒不如说是“托辞”。
以前我们奋斗的目标是“又快又好”,现在我们倡导的是“又好又快”,在举国上下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硬”发展就显得与时代前进的步伐格格不入,如果硬闯蛮干,必定会掣肘我们工作的正常开展。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实事求是态度是得民心的,是值得提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