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通讯员周晓珍报道: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康庄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客运通达率,推进农村全面奔小康步伐的要求。近年来,我县结合当地实际,把建设农村交通运输网,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内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摸索了一些经验。
一、基本情况
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兰新铁路和312国道、连霍高速公路横穿全境。全县辖9个乡镇,135个行政村,人口16万。其中农村人口13.5万,占全县人口的84.5%。
全县现有地方公路740公里,已基本形成了县城为依托,乡镇为基础,行政村为结点,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农村客运网络,行政村通车率达到了100%。全县现有各类营运性客车130辆,其中班线客运车辆99辆,城乡公交客车31辆。开通城乡公交班线5条,日发公交班次105个。
二、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主要做法
2002年以来随着我县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启动和快速发展,为农村客运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我们适时将完善提高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思路,对我县城乡客运体制、运输方式等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其主要思路是:按照“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安全有序,协调发展”的方针原则,以建立全县城乡客运一体化为目标,改革现有道路客运营运方式,打破农村客运和城市公交二元分割的局面,构筑县城至乡镇、乡镇至行政村的三级城乡公交客运网络,形成方便快捷、安全有序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网络,实现了部分乡村通公交车。
1、依法依规,规划先行。根据交通部和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借鉴外地短途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高台县道路客运公交化运行实施方案》,提出了以“三化”(经营主体公司化、经营方式公交化、经营行为规范化)、“五定”(定线、定班、定站、定票价、定经营期限)、“五统一”(统一管理主体、统一营运车型、统一营运标识和编号、统一调度排班、统一服务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改造目标。对我县城乡客运公交客运一体化改造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2003年8月适时成立了高台县安信运输公司公交分公司。
2、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在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改造过程中,我们不搞“一刀切”,严格按照省运管局和市运管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既保证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又努力兼顾各方益,减少推进中的阻力和矛盾。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二种形式:一是整合社会闲散车辆,进行集约化公司化运营。在整合过程中由高台县安信运输公司公交分公司收购社会车辆8辆,进行资源整合实行资产重组,统一经营。二是以县城为中心高台县安信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城区20公里以内的宣化、五坝、南华、火车站和骆驼城等部分短途客运班线改造为公交车加大发车密度,进行循环滚动发车,实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
3、理顺体制,加强管理。为了巩固公交化改造成果和规范客运市场秩序。我们按照“有利管理、有利发展、有利稳定”的原则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将全县34辆集体或个体经营的客运车辆纳入公司化管理轨道,由安信运输公司公交分公司对所有改造并纳入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营的公交客车进行统一管理,运管所进行全力配合规范管理。在运行中,县公交公司根据客流实际情况采取加大发车密度,限时运行,正点到达等措施,这样既优化了运力结构,又方便了城乡居民乘车。欺客、甩客、压班压点等不规范行为逐步减少,三轮摩托车,出租“黑车”抢客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4、实地调查 公交入村。 面对农村客运市场散、小、弱、乱的现状,我们深入全县9个乡镇、135个建制村实地调查,本着多带通村庄、多覆盖人口、多带通旅游景点,方便群众就近乘车的原则,制定了以原有的客运线路辐射乡村循环客运线,大村直通客运线,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集点,中心村辐射周边村的客运网规划。根据线路和道路情况我们在还未通柏油路的宣化镇寨子村,站北村,巷道乡元丰村、元新村、元号村、南华镇小海子等村开通了公交车。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半小时交通圈”和系统完整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极大地改善了城乡招商引资硬环境,方便了群众出行,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工程,并向深层次拓展服务和延伸,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路修到村里头,客车通到家门口,乘车方便了,群众满意了。
三、城乡客运一体化取得的主要成效
1、我县推行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已见到了一些成效,主要反映在:客运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客运公交线路延伸辐射县城二十公里以内的乡镇和行政村,广大农民兄弟直接享受公交化改造的便利和实惠。
2、客运票价水平全面降低。改造后城乡客运一体化车的客运票价较原票价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部分线路执行了城市公交票价,实行了月票优惠卡。
3、客运站点设施显著改善。投资近300 万元新建了南华等三个农村乡镇客运站和新坝乡新沟村,骆驼城乡梧桐村等6个村级候车停靠点。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联接城乡的客运基础平台。
4、客运企业管理能力增强。经营业户实行了公司化改造,加快了集约化经营步伐,取缔了挂靠经营,规范了经营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5、运力结构得到优化。淘汰了车型陈旧、技术状况差的车辆,统一更换了公交型客车、客车总数减少了,行车安全性,乘车舒适性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了。
6、客运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沿途设了车辆停靠站点,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经营业主随意停靠、沿街揽客、兜圈打转的问题,违章经营现象比以往明显减少。
我县在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借鉴外地县、市好的经验和做法,积极争取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研究探索,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和改进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出行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安全便捷的运输保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