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甘肃]王繁己:实施提速中部 发展运输经济

2007-01-19 09:43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甘肃省公路运输管理局 代献杰

    通讯员代献杰报道:凌厉的寒风,挡不住陇原滚滚春潮,大山大河,锁不住陇原飞驰的车轮。条条大道,星转斗移,昔日上山靠人挑,进城靠驴驮的甘肃道路运输如今已旧貌换新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甘肃道路运输行业正牢牢把握住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突破地域限制,解除道路运输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被久困的豪情壮志借助一条条公路涌动不息;被阻隔的发展春风顺着一条条公路唱响了和谐运输的序曲。

    昔日崇山阻隔的甘肃交通运输,今朝已是车水马龙,不变的仍是那片山河,改变的却是几代人苦苦的求索。在国家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前提下,甘肃道路运输行业在适应新的历史环境、应对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勃发奋起,实现了新时代的跨越式发展。就此,记者近日走访了甘肃省运管局王繁己局长,王局长的谈话让人颇感欣慰。

    记者:我省道路运输提出的“提速中部”战略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您能否谈一下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

    王局长:甘肃交通从完成第一条高速公路建设起,就将全省道路运输的发展推上了新的历史舞台。在省交通厅“建运并举、和谐交通”思想指导下,我省道路运输将按照全省交通运输建设的整体规划,全面实施“提速中部”战略。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提速中部,外延是东联西拓、南连北展,其主要任务是建设“一圈一线一体化,两网两运信息化,三通四上产业化”。

    一圈是指以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兰州为中心,以省级枢纽白银、定西、临夏为依托,以兰州至临洮、定西、白银、武威、西宁、永靖的6条高等级公路为放射线,以100公里为辐射半径的1小时运输圈。

    一线是指以109国道为轴线,以兰州为中心,以西宁、银川为依托,建立黄河上游甘、青、宁三角黄金运输线。打造甘青宁三省区快速客运旅游精品专线,发展城际物流配送,建立西部12+1区域乃至全国的道路运输经济特区。

    一体化是指在甘肃中部地区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步伐,率先实现“农村通班车、县区通公交、城乡一体化”。

    两网两运信息化,即东部联网、西部拓网;两运,即国际口岸运输和西部区域运输。东部联网是指以甘肃中部地区为核心辐射东部地区,以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天水为中心,以省级枢纽庆阳、平凉、陇南为依托,以5条高速公路为放射线,以14个县(区)为道路运输结点,使甘肃东联陕西、与中原经济相融,南连四川、进入西南经济圈。西部拓网是指以甘肃中部地区为核心辐射西部地区,以国家级公路主枢纽酒(泉)嘉(峪关)为中心,以省级枢纽张掖、金昌、武威为依托,以甘肃西部5条高等级公路为射线,以13个县(区)为道路运输结点,连接新疆、青海、西藏、宁夏、内蒙5省区,拓展西部运输网络。国际口岸运输,即建设兰州、酒(泉)嘉(峪关)、天水三个公路口岸,并通过国道312线开辟马鬃山运输口岸,打通甘肃至欧洲和外蒙古的运输通道,并与西南经济相融,从云南磨憨口岸到达印度等地区。西部区域运输,即在中国西部道路运输12+1合作框架下,实现西部道路运输区域发展5个一体化,建立西部道路运输应急联动、保障支援、联合查处、执法联动、文明创建、联合惩戒等“五项机制”;搭建西部道路运输信息平台,共享西部道路运输管理、交易、救援、监控等“四大信息”。

    信息化,即搭建道路运输管理平台和道路运输经营平台,为道路运输经营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

    三通,即客运通达工程、货运流通工程、服务通万家工程。客运通达工程,指打破城乡二元运输结构,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发展原则,建设农村客运站,完善农村客运运营网络。同时,积极发展城乡公交,活跃城乡贸易往来,逐步实现城乡运输一体化。

    货运流通工程,一是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建立集运输、仓储、理货、配送、信息等于一体的运输枢纽网络系统。二是推进信息网络建设,依托货运枢纽站场,搭建货物信息交易平台。三是加强组织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拓展物流功能,实现货运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服务通万家工程,一是建立道路运输安全保障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道路运输安全。二是在全省道路运输行业认真开展“三学一创建”活动,创建文明诚信运输行业。四即装备上层次、经营上规模、管理上规范、服务上水平。产业化即市场做活、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做强、主体的多元化,行业做大、产业的集约化。最终实现“200亿元投资打造甘肃新运输,500亿元产值贡献甘肃建设,40万从业人员服务社会经济”的总体宏伟目标,让甘肃人民整体受益!

    记者:面对时下复杂多变的道路运输市场,我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如何履行执法职责的?

    王局长:改革开放以来,甘肃道路运输经历了从弱到强、从强到精,从开放到搞活、从发展到壮大的重大历史转变,成功实现了发展观念、行业管理、经济运行三大调整,成功实现了发展水平、发展方式、发展速度三大跨越。为此,全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思想上敢于否定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我,才能站稳阵脚,赢得发展。“承认落后但不甘于落后”的发展理念,使得全省道路运输在不断否定自我中得以进取和提升。为规范市场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全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于2005年3至11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道路运输相关设施设备年度审验工作,又于9月至10月开展的“阳光运政”异地稽查活动。

    活动本着“公开透明、不扣一辆车、不扣一本证、不罚一分钱”的人性化执法原则,对全省道路运输市场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阅”。活动中,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本着“谁许可、谁办证,谁审验、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事,将整顿与规范、集中整顿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严打非法经营、维护合法经营、整合运输资源、优化运力结构,规范市场秩序,营造竞争环境,至今还余味犹存;严把企业经营资格审验,严把车辆准入关,严把服务质量关,统一了单、证、牌、照,规范了运输市场秩序,确保道路运安全生产,足以体现出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己任”的敬业精神;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安全教育,狠抓“三关一监督”,落实“五不出站”制度,提高了行业安全管理水平,防止了重大交通责任事故,民众的安全呼声得以伸张,市场环境得以净化、合法利益得以维护,使广大经营业户拍手称快,运政执法队伍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全省还建立了运政执法联合稽查制度、违章计分制度、违法行为通报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处罚责任制度,以求今后全面强化道路运输事中执法监管,建立开放、有序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为道路运输市场提供执法保障。

    记者:道路运输市场监管是行业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能,我省是如何做的?

    王局长:“十五”期间,全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本着“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服务运输和谐发展”的原则,实现了“以运政稽查整顿市场秩序、以法规培训规范执法行为、以透明高效规范行政许可、以评价体系规范经营行为”管理攻坚,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一步提高了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法规研究,精简许可事项,设立运政大厅。全省对照国家《行政许可法》、《道条》规定,取消16项行政许可事项,制订后续监管制度;设立“统一流程、运作规范、公正透明、一门管理”的运政大厅,健全内部审查的机制,全面抛弃了“官场姿态、衙门作风”,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好办了,业户的心里热乎了,不再为“走投无路”套近乎了!

    二是利用管理创新,激活道路运输市场。在客运市场管理方面,甘肃针对不同类型的运输企业对症下药,通过实施“国退民进、发展优先”、“小企业、大集团”、“抓两头、带中间”、“科技兴运”四大攻坚战略,加快道路运输企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混合所有制道路运输企业市场格局;引导道路运输企业进行多种经营模式改造,初步形成了运输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氛围;优先鼓励发展快速客运和农村客运,带动普通客运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在货运和现代物流发展方面,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货运企业由传统的货运业向现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向转变,引导道路运输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服务功能,建立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的现代物流体系,并在探索和拓展口岸运输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三是加快信息技术在道路运输中的推广应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道路运输产业,使道路运输市场得以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培育阶段,针对全省出现的空头班线、协议班线、超类别班线、过期班线、发生过重大责任事故的班线、发生过服务质量投诉的班线,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年检年审为依托,以联合稽查为手段,加强了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督检查,对许可行为、经营行为和“六类问题线路”进行了规范清理,并建立和完善了运力投放和市场退出机制,净化了道路运输市场环境;以联合稽查为措施,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建立自查、互查、巡查监管机制,使广大合法经营者喜在了心上,乐在了脸上!同时,全省在注重道路运输管理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即将组将一支强有力的运政执法队伍,用“一个声音说话”,推行执法责任制、运政执法公示制、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完善执法培训考核制度,完善机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严格执法证件管理,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努力建设一个公正公平、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

    记者:在全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我省道路运输行业做了哪些工作,将有何举措?

    王局长:甘肃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交通部“以人为本,全面构建农村道路客运网络;服务三农,努力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主题,按照“边试点、边完善,先总结、后推广”的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共建成乡镇汽车站318个,行政村停靠站1688个。2005年,全省加快“路、站、运”一体化建设步伐,全年重点实施了38个客货汽车站项目,并积极实施“村村通班车”客运网络化建设工程,全年共新建乡镇汽车站200个,行政村汽车站600个,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我省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和人民群众乘车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苦甲天下”的陇原人民为此着实欢欣鼓舞!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加快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人流、物流、信息流随着车流,家事、国事、天下事跟上时事,这是现实”!这是甘肃今天农村客运网络建设的真实写照,这一工程也被美誉为“农村运输的通达工程、地方政府的富民工程、农民群众的受益工程”。

    与此同时,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使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得到提高,网络覆盖面不断增大。试点地区新增农村客运线路120条,改造客运线路62条,农村客运网络更趋合理,通达深度明显提高,新增网络覆盖面积3万余平方公里,惠及农村人口200多万人。如今,“载客七八人、载货一半吨、价格五六万”的“乡村巴士”正奔驰在陇原大地。由此甘肃农村也一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候车历史,实现了“门到门”的服务、圆上了“一元钱”进城的夙愿,实现了“进城赶早市,回家吃早饭”的梦想!

    实践证明,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对城市、乡村客运资源统一管理,采取相同和相近的发展政策,能够使农村客运网络与城市公交网络实现有效衔接,做到“农村班车进城,公交客车下乡”,既节约了运输成本,降低了票价,又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时下,书记要项目、县长抓项目、局长争项目、群众抢项目的喜人局面正方兴未艾,这说明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得民心、顺民意,符合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十一五”期间,甘肃农村客运发展将围绕“市、县、乡三级1小时道路运输经济圈和一元钱城乡公交网”,构筑“农村客运站场服务、客运网络、运力保障三个体系”;建设1000个乡镇汽车站、10000个行政村停靠站、发展1000条农村客运班线、10000个农村客运班次,农村客运市场新增1000辆中型客车、1000辆普通客车;建立市区到县、县到乡镇、乡镇到乡镇或村的三级公交网,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及行政村客运站为客货集疏和信息采集点的服务网络体系,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运输一体化,全面适应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运输的要求。

    记者:道路运输安全是倍受社会关注,我省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但安全问题不能一劳永逸,我省又将如何应对?

    王局长: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运输行业的‘当头剑’,一起安全事故会毁掉一个家庭、毁掉一个企业。就此,甘肃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针对全行业薄弱的安全管理基础,以源头监管和专项整治为重点,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三关一监督”制度,严把源头安全管理,严格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建立道路运输行业准入、退出机制,使安全事故发生率不断下降,确保了一方平安,维护了一方稳定。针对即将到来的春运,我省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一是将针对冬季及“春运”期间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特点,超前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道路运输安全保障方案,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二是将在“春运”期间集中开展客运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客运车辆超员违章,严防群死群伤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发生。三是将做好节假日期间的重点物资的运输,确保假日期间商品的充足供应。四是将做好市场的稳定工作,解决好道路运输发展和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做好出租车市场的稳定工作,力争做到春运安全畅通。

    在采访的最后,王繁己局长还表达了对全省人民美好祝愿,他说:“提速中部”的花蕾即将在这个春天热情绽放,我们的祝福一如既往!愿全省道路运输行业的辛勤的劳作,能够为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当好经济发展的先行!

责任编辑:Online Team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