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运输管理局宣传报道工作有新突破
通讯员赵存伟报道: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适逢乌海市建市30周年。乌海市运输管理局十分重视宣传报道工作。该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和确保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到位为主题,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行业管理、改善服务、维护稳定等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和报道。这项工作在运管局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通讯报道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年共完成内外刊稿149篇,起到了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达到了弘扬正气、鼓舞斗志的目的,为全面完成2006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
为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该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通联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并建立了通联站,对年度宣传报道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党支部,并纳入年终单位及领导干部目标实绩考核内容中,使该局宣传报道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重点、有考核。党委书记陈翀、局长董志山不仅在人、财、物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还经常过问、组织并亲自策划对该局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使该局的宣传报道工作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发展是主题,创新是思路。该局还根据实际情况,多方位地扩大宣传层面,立体化地开拓宣传的深度。2006年,与乌海市调频立体声广播电台开通了“运政新声”栏目,每周两次播出;与《乌海日报》社合作开办了“三十年百变” 栏目,讴歌乌海市的沧桑巨变和飞速发展;在全局固定电话开通了宣传彩铃;开通了“168”二十四小时语音服务;在春运检测开始前,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向广大群众和经营业户告知有关事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了与广大市民和经营者的沟通,扩大了运管的知名度,宣传了道路运输管理政策法规。今年,还加入“乌海交通”官方网站,并成为中国国内唯一的道路运输行业门户网站“中国道路运输网”的合作单位,使宣传的面由乌海市向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道路运输系统扩展,使宣传的深度由简单的动态信息更多地向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2006年,“中国道路运输网”上第一次有了面向全国的“内蒙古乌海市运管局”的新闻报道。在全国、自治区、乌海市的广播、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上有了自己的稿件,使该局的宣传报道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跨跃。
完善通讯报道网络,通讯报道网络和通讯员队伍建设是宣传报道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该局党委及各党支部高度重视通讯报道网络的建设和骨干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均成立了通联工作小组,党政一把手亲任组长,并热情支持通讯员的工作。在本单位市场监管任务繁重、人手紧的情况下,推荐优秀的骨干力量充实到通讯员队伍中。局通联站下大力构建了由运管局、各科室、运管所组成的“三级通讯报道网络体系”,并积极鼓励和关心他们的工作,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各支部书记还亲自担当通讯员,在繁杂的工作中抽时间撰稿。局、所党政一把手在百忙之中指导通讯员写稿,给他们提供选题,带动他们理清思路,甚至字斟句酌地帮他们改稿,使通讯员们迸发出了写稿的热情和动力,提高了文字表达能力,开阔了视野和思路,更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讯员们克服各种困难,尽职尽责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同时发挥主动性,积极想办法拓宽宣传报道的渠道,使该局在《中国道路运输网》、《华夏纵览》等全国性媒体上有了自己的“声音”。
该局把宣传报道做为联系群众、宣传政策、服务业务探索工作方法、交流管理经验的重要途径。建立了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全体职工积极向乌海市、自治区内外各级各类报刊、电(视)台、互联网上投稿,并对发表新闻作品者给予奖励,制定并下发了该局《通讯报道、信息报道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对在宣传报道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有效地调动全体通讯员的积极性。
在运管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通讯员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该局在全国性互联网站上发稿18篇,全国性期刊上发稿1篇,在《内蒙古日报》发稿3篇,在《内蒙古交通报》上稿8篇,在《乌海日报》上稿74篇,均创历史新高。全方位展示乌海运管部门的形象和风采,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树立了形象,塑造了品牌,为我市道路运输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