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河南]公路体制改革必需面对:公路大发展人才是关键

2006-12-25 09:31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河南省南阳市交通局 张国剑

    通讯员张国剑报道:人才,是指在某方面具有较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当前,全国各地公路体制改革如火如涂,“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纵观一些省市的改革方案和政策,在公路改制过程中,对“人才”的认识还不到位,对“人才也是效益”的观念还不深刻,仍旧停留在“行政管理”时期的层面上。

    得人才者得天下

    事业需要人才,成事关键在人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企业与外部企业的市场争夺战中,会有许多个战场,可人才对交战的任何一方,都是最重要的第一战场。

    得人才者得天下。一部《三国演义》将此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前,尽管刘备已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均可称为“三国第一将”的辅佐,可仍然屡战屡败:先投袁绍,后投曹操,如丧家之犬;东流西窜,惶惶不可终日。可自从在宛城南阳得到诸葛孔明之后,地位如日中天,终成霸业,与曹操、孙权一道坐拥三分天下。

    国力的兴旺是以人才济济为标志的。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败则国家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有一些领导总是认为人才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会再长上来一茬。这是用人观念上的一种误解。否则,当年杀了年羹尧的雍正也不会痛呼:“如果年羹尧在,仗能打成这个样子吗?”说白了也就一句话: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公路行业,无论是设计、建设、监理、管理和征收、教育,哪一个环节不需要人才,尤其是复合型的人才。在全球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的今天,公路部门好像仍然“处惊不变”。好像我们对公路建、养、征、管中的诸多过失和遗憾,除了体制原因外,就没有“用人不当”之过,这是一种“自我良好”的错觉。

    人才的流失是一种灾难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么多年来,许多地市的公路部门也曾“求贤若渴”,到一些院校高薪聘请。可事实并不乐观。一部分学生不愿来,说公路上缺少灵活的用人机制,没有发展潜力;一部分来了又走了,住房无法解决,户口无法落实,编制迟迟批不下来,地位有名无实处处受制,待遇一降再降有时还不及时发放;只有一少部分留了下来,还抱着对公路的最后一线希望。

    在搜罗人才这件事上,美国人精明的程度几乎无与伦比。1945年5月,柏林刚刚陷落,还没来得及打扫战场,苏联人就急如星火在全欧洲搜寻德国纳粹的科学家,可他们却懊恼地发现,他们还是晚了一步,精明的美国人又抢在了他们的前面。美国海绵一样的人才政策,美国的磁石一样的人才政策,使美国成功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巨无霸。美国借二战时机收容的大批被法西斯德国赶出欧洲的犹太科学家,其中就包括为美国制造了原子弹的爱因斯坦。就连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计算机的发明,也并非美国本土科学家完成,而是流亡到美国的波兰犹太科学家。

    在许多县、市(区)公路部门,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少一种像美国那样寻找、启用、重用人才的观念和环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那些具有“专长”的人才,往往只会在自己的领域里独树一帜,不会迎来送往,不会溜须拍马,不能左右逢源,领导看不惯,同志们有意见,最终“虎落平阳”,英雄无用武之地,有胆识的就跳槽到别的单位另谋发展,也有“八小时之外”干第二职业的。长此以往,这将是公路系统内部一个致命的软肋。

    我们怎样留住人才

    人才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战场边界、没有战争宣言的全球性争夺战。一位印度学者曾感叹地说:过去殖民主义者抢的是黄金、白银,现在西方国家抢的是人才。近几年来,关于人才的竞争是烽烟四起,各显其能。作为已经不能再“一统天下”的公路部门,“断奶”后又扔了“拐棍”,能否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人才,关系到公路企业竞争的胜负和未来的发展。

    求财先求人,用人需育人。据此,我们是不是该问一声:我们怎样留住人才?为了四通八达的路网建设,我们争资金,跑项目,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不惜债台高筑,可我们为防止人才流失铺过“路”,搭过“桥”吗?

    在对人才的爱护上,我们总习惯盯着那些已经成名的、声名显赫的人当标榜,这显然是非常功利,甚至非常商业化的一种对待人才的态度,我们很少去发掘、去选拔、去培养就在我们身边的人才。这也正是公路部门只会依靠外界助力,没有内在动力的桎梏。

    据说美国有一个民间基金,叫麦克阿瑟基金,是人才基金。他专门针对尚未成名的人才,在该基金章程上写着:“你不要来找我们,只要你是人才,我们一定会找到你”。他们的宗旨是让人才衣食无忧。如果我们公路行业也有这样的理念和机制,我想中国的公路部门是会少走很多弯路的。

    说到这里,我们还得回到开头的话题,希望地方政府和交通公路部门,在改制之际,别总把眼光局限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资产管理上,要把观念上升到党中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上,否则,改革也只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招牌。

责任编辑:张鹏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