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山东]“外挂车”背后的利益割据

2006-12-15 11:07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挂外地牌,开当地车,走当地路,赚当地钱,不缴当地税费。”这种被人们称为“外挂车”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的“毒瘤”。据了解,江苏每年因为车辆外挂税费流失多达10个亿。(11月19日现代快报)

  作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一地交费,全国通行”的政策,只要缴纳了费用,就可以在全国通行。既然如此,汽车挂哪里的牌子,把费用交给谁都是一样的,何来税费流失之说?

  原来,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等的差异,养路费的征收政策并不相同,这就给外挂车提供了有利可图的空子。对于那些养路费征收较高的地区,本来是本地人购买的车,多在本地的道路上运营,却偏偏要“嫁给别人”,该收的税费却白白流到外地有关部门的腰包里,难怪当地交通部门要生气。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既然地区间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怎能怪让车主“合理避税”?因此看来,要说有错,错也在标准不一的养路费。

  同样的车拉同样的货,为什么在西藏和内蒙古的征收费用则只有75元/吨位,到江苏省却要200元/吨位?难道说在你这里的公路上运营,汽车的耗油量要减少一半,甚至在你这里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司机可以随时能捡到金子?如果仅仅把“经济水平差异”作为高收费的理由,这样的逻辑更是值得怀疑:富人到商场里买同样的商品,标价是不是也应该高出一倍?因为他们与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是有“差异”的呀!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如果对“外挂车”进行严查,在法律上同样也缺乏依据:别人虽然上的是外地拍照,但一不偷税漏税,拖欠交通规费,二是合法经营,不违法违规,你作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严查总要师出有名啊!况且,外地的车能不能进入本地?可以的话岂不是不平等竞争?难道你为了维护公平,还要在高速公路上加一把锁,让外地车都进不了本地的大门?如果真是那样,伤害的就不仅仅是车主,可能还有政府的形象和本地的经济。

  事实上,要想真正实现公平,杜绝这个令交通部门头疼的“外挂车”问题,最好是取消名不正言不顺的养路费,加快推进燃油税,到那时,一切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在改革尚未到位之前,有关部门不妨首先反思一下自己,该减免的费用能不能减免,该改进的服务质量要不要改进。若坚持用行政手段去进行严查,毕竟治标难治本。

责任编辑:武伟亭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