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沭积极推进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改革
通讯员张勇报道:“车到山东,自然畅通”,作为山东公路的一部分,山东省临沭县干线公路近年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临沭的东南西北交通大动脉焕然一新,畅通无阻,路通灯明,平坦如镜,公路两侧绿树葱郁,草灌搭配错落有致,东西、南北各形成一道“绿色长廊”,车辆一进入临沭都明显感到道路通畅、平坦而又舒适。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最东南部的苏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东、南分别与江苏省赣榆、东海两县交界,西、西南与河东区、郯城县相连,北与莒南县接壤,是全国著名的“钻石之乡”、“杞柳之乡”。县境内辖管327国道56K+882至85K+397和225省道65K+717至106K+541共64.6公里,辖韩村、轩庄、店头三大公路站,干线公路改建任务基本完成后,临沭公路部门没有止步,他们深知公路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具体负责临沭干线公路建设和管理的临沭县公路局根据省、市局养护管理工作要走向市场化的指示精神,在多年公路养护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甘做“试金石”,大胆革新,探索出一条养护管理新路子,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路养护新机制,促进了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工作、休闲、娱乐、旅游、出行等需求,打造一个全新的干线公路通行环境!
一、酝酿准备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省道的养护管理工作,从2003年开始,临沭公路局就有意识进行各种养护管理方式的经验总结,组成调研小组,多次深入养护一线,调查分析各路段养护难易程度,宣传当前改革的严峻形势,增强养路员对改革的理解认识和心理承受能力,为新机制的推行奠定思想基础。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并咨询了有关部门,针对过去养路员为固定季节工,由于身体、年龄原因不适应工作时不便调整、且要这待遇要那待遇等问题,2004年该局根据《劳动法》、《合同法》、《建筑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参照《合同法》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建筑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定程序和基本要求,进行了日常养护、保洁权招标承包责任制的试点工作,结果发现,日常养护、保洁权招标承包责任制即确保了养路人员的工作热情、责任心、工作质量,又保证了不留遗留问题,不失为解决原有养护体制弊端的好做法。为此,该局决定大胆改革,全面实行日常养护、保洁权招标承包责任制。
二、招投标养护,合同化管理
2004年底,该局专门成立了招投标领导小组,利用年底检查的时机,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改革的要求,对各养护标段中存在的具体病害和工程量作了客观如实的量验记录,准备好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了争取时间蠃得主动,招投标领导小组根据调查和年底检查及各公路站上报资料,参照历年来各个路段的养护实践规律,按照需要完成的实际工程量,做好了各个路段标的的编制、招标、评定、定标、签订承包合同等准备工作。
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召开2005年度公路养护招投标开标大会,投标人登记并交纳一定数额的投标保证金,上报投标申请书,陈述计划安排、管理措施等,最后由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方案确定中标单位或个人,下发中标通知书,签订承包合同,中标者签订为期一年的承包合同,投标保证金自动转为履约保证金。
合同签订后,各项权利、义务在合同中载明,该局按合同条款实施监督管理,对中标人的责任路段严格考核检查,把考核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一线工地,建立了一整套公路巡查、病害惩扣和奖惩登记等原始记录台帐,发现问题及时发出《病害通知书》,对养护质量优良的和限期未按质整改的责任人按照合同约定管理办法兑现奖惩,有效调动了养路员工的积极性,增进了责任人与管理人间的沟通团结。在此过程中,局还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生产分析会,每月一次集中业务学习,半年和年终分别召开养护质量总结会,通报考核结果,重点就存在问题寻求问题的共性和解决方法,及时调整理顺思路,摸索规律,积累经验。
日常养护、保洁权招标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养护管理向“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经过两年多的实施,以市场化管理为核心的公路养护改革对养路员工观念转变和养护生产管理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拿327国道临沭段来说,改革试点前,平均好路率为95%;改革试点后,该路段平均好路率提高到98%以上。在人况上,岗位竞争忧患意识普遍增强,基本实现了“要我养路”到“我要养路”的思想转变。养护员工之间形成一个内部竞争机制,逐步使员工适应市场经济下的运作模式,彻底改变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凡是经历过招投标全过程的人员,对养路岗位的来之不易体会最深。因为只有中标,他们才能有岗上、有路养、有活干,多一条生活的出路,一个普通的养路员工所具有的责任感,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路况上,质量意识普遍增强,规范化养护水平提高,养护成本降低,路况质量稳中有升。按合同要求,质量责任到个人后,奖惩按季兑现,质量是前提,有效促成了职工规范化养护质量意识的提高,使得临沭干线公路路况始终保持全市领先,年终考评全市第一,获市公路局30万元重奖,奖金列小修保养费,并用于正常养护,极大地激励了临沭公路人的养护热情。
三、市场化经营,公司化管理
2006年,临沂市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现场会在临沭召开,对该局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根据会议指示精神,该局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改革,把养护生产主体由自然人变为企业法人,推行公路养护公司管理模式,通过招投标把辖区内干线公路养护、保洁权承包给了临沭县环诚保洁有限公司,通过合同约束,对路况质量进行了硬性规定,对畅、安、舒、美提出严格要求,按合同办事,加强养护保洁、承包等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岗位职责考核,严格奖惩,考核不达标就算违约,保洁公司就少拿保洁费用,这样公路部门既省心又省力,低投入换高效益,以市场化管理为核心的公路养护改革对养路员工观念转变和养护生产管理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既确保了养路人员的工作热情、责任心、工作质量,又摒除了原有养护体制的弊端,消除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建立竞争机制,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了养护质量,实现了公路养护部门由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高标准整修的路基边坡,“五条线”(路肩外沿一条线、边沟底面两条线和外侧边坡两条线)笔直有型,成为“亮点工程”,年终检查时省、市检查组给予充分肯定。
坚持科学的养护管理观念,坚持建、养、管并重的方针,是该局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该局坚持上路巡查,及时清扫抛洒物,始终保持整洁美观,在保证路面质量的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整修路基边坡,把“五条线”作为亮点工程来抓,公路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扮靓了鲁东南之窗。如今,临沭境内连荷线、莒阿线成为鲁东南一条重要的生态线。行驶在上面,两侧绿树葱郁,草灌搭配错落有致,形成一道“绿色长廊”。透过绿化带,依稀可见田野、果园和各类园区,全线的绿化里程达40公里,筑起了一道打开山东东南大门的绿色通道。
四、小结
大胆改革给临沭公路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益,该局近三年来年年标准路段365天保持良好,路容路貌常抓不懈,路域治理成效显著,公路完好畅通,全年来国省道好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高标准保持辖区内327国道省级文明样板路,养护工作始终处于全市的前列,养护管理模式正在全市推广。该局在设计方案上也能打破常规思路,实行立体绿化,通过乔、灌、草合理搭配,突出丰富的层次感,初步形成乔灌结合、花草相间的立体绿化格局,受到过往司机和沿线群众的一致称赞。
通过不断推进养护体制改革,该局也深刻认识到: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不可怕,怕只怕被困难吓倒停步不前。面对众多成绩,该局不但看到了为之贡献的公路事业的灿烂前景,更多想到的是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