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设施先进运营三年亏损 “华中第一站”教训应吸取
10月22日,楚天金报以“‘华中第一站’何时火起来”为题,报道了汉阳客运中心规模巨大、设施先进,但运营3年,仍然人车稀少,陷于亏损的不利局面。读完此报道,笔者感触很深,颇有同感。既为贵报敢于为如此有规模、上水平的先进客运站予以客观公正的报道感到高兴,也为豪华、大气的“华中第一站”负债运营而感到惋惜。
笔者与“华中第一站”有过多次的“亲密接触”,但每次只是从外地回汉口或武昌在此短暂停留;一些客车在此地分散,个别客人去汉口或武昌,也可以说是“擦肩而过”,从未在此站真正候过车、上过车。坐客车路过汉阳去宜昌、荆州方向,在该站连停靠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每次停车上人都是在汉阳王家湾车站。
不用置疑,当初规划部门修建“华中第一站”肯定有其合理的理由,论证方案也一定是方方面面十分详尽。但这样的论证往往只是一面之词,其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被无情的市场上了深刻的一课。
笔者以为,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人们主观意志一下就可以改变的。“华中第一站”尽管豪华但不实用。对乘客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可以到达车站,并且可以有更多的车次供选择,尽快离开此地前往目的地。可以说该站以上这几点优势全无:路途偏远、起点车少、公交不便,成了该站根深蒂固的劣势。
目前“华中第一站”已步入客源越是稀少、车主越不愿意驻扎、豪华设施越来越不可能用、公交站点也因此减少的怪圈,原本追加的投资也戛然而止。主业不旺“副业”补,才能勉强养活站内职工。
可以想象,如今“华中第一站”要想走出低谷,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尽管笔者也希望“华中第一站”在不久的将来会火起来,但时间太久,付出的代价也太沉重。希望有关部门从中吸取教训,切不可盲目超前规划建设。市场化的东西应尊重市场规律,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谁违背了这一条,就会受到无情的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