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明交通局为新农村建设开辟坦途
通讯员赵兴国报道:改变农村落后的交通状况,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东明县交通局认真贯彻上级农村工作政策,强力推进“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和黄河“以桥代渡”等民心工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路、站、桥、运一体化”的思想,统筹协调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以桥代渡和谐、快速发展,为东明新农村建设积极开辟坦途。
铺筑富民路
受自然、经济等条件的影响和限制,造成农村相对封闭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对广大农村而言,公路交通是基本的、大部分也是唯一的交通方式。为改变农村交通的落后面貌,打破制约瓶颈,近年来,该县交通部门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要求,抢抓机遇,强化措施,调动社会一切力量,全力推进交通发展,组织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使东明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据统计,自2003年至2006年,该县农村公路改造共投资1.5余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50余公里,全县406个行政村已有396个行政村通了公路。
首先,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和一系列富民政策的实施,为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每年初召开的县党代会和政府工作会上,通村公路建设任务都正式列入县委、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采取层层签订建设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主体意识,各乡镇村党委、政府也把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同时,县里还多次组织人大、政协委员定期视察,有力促进了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其次,东明县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下,采取“上联、下集、外引、内捐”等多种方式筹集配套资金,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另外,县交通局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在落实具体工程项目时,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一线穿珠、区域循环”的优先,城镇周边地区优先,修路积极性高的地方优先),保重点、保试点。对于纳入计划和规划的项目,在资金、技术、施工力量上予以优先保证。东明县是国家首批命名的“西瓜之乡”,以前由于路的问题,西瓜销售曾出现丰产不丰收的景象,而现在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田间地头,西瓜也能坐上销售“直通车”了,西瓜销售价格提高了,种植面积扩大了;农民群众收入增加了,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快了。目前,在该县农村公路建设推进较快的东明集、大屯、马头、武胜桥等乡镇已呈现出了通商富民兴工惠民的和谐景象。
开通便民车
构建和谐社会,旨在以人为本。近几年来,县交通局通过对农村交通的大投入、大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带来了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目前正大力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提高客车通达深度和广度,按“路通到哪,客车通到哪”的思路规划城乡线路和班车,保证农民朋友“走的了”、“走的好”。目前,已完成了武胜桥、菜园集等6个东部乡镇的“村通客车”工作,开辟农村客运线路6条,延伸客运班线11条,设置停车站牌91个;按照“前站后所”模式建设的焦元、东明集和沙沃客运站已投入使用,其它客运站建设正在积极筹备立项中,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该县在发展村镇客运线路上倡导以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为发展导向,努力壮大农村客运经营主体,形成了西南片区、东南、东部片区等农村客运网络,让农民朋友走亲访友、赶集上街有班车坐,安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惠及了农民出行。滩区群众过去由于交通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群众出行不是骑自行车就是坐拖拉机,吃尽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晴天人骑自行车,雨天自行车骑人”的苦头;想进县城买卖些东西或办点事,都需及早起来,跑到乡镇上乘车。去年,县交通局结合“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和“以桥代渡”工程,派有关人员对滩区村庄进行仔细考察认为很有必要,群众对通客车的要求也极为迫切,于是就调整了20余部班车,开辟了连通滩区村庄的长兴集至东明、谢寨至东明的延长线等线路进行运营,实现了他们在自家门口都能坐上客车的梦想,解决了乘车难的问题。
架设益民桥
东明县沿黄河60余公里,有焦元、长兴两个纯滩区乡镇,全县滩区人口近20万人,总面积近400平方公里,虽说2005年对部分滩区村庄进行了搬迁,但大部分赖以生存的土地还在黄河对岸,渡运安全和过河种地难一直是困扰滩区群众多少辈的大问题。2003年,山东省交通厅在沿黄地区启动了“以桥代渡”工程,并于4月14日在东明县老军堂村举行了奠基仪式,正式拉开了“以桥代渡”工程建设的序幕。东明县交通局高度重视,积极按省、市有关要求,强化有效措施,加强宣传引导;有关单位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多方寻求投资企业,维护施工环境等,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老军堂浮桥码头、承压舟对接等工程建设中,该县交通局地方海事处抽调专人,克服天气寒冷等不利因素,深入工程建设一线,严格按上级规定高标准、严要求对工程建设进行检查、督促,并及时解决施工人员伙食、住宿等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目前,该县已完成老军堂、焦元马厂2座浮桥、乔口、辛店集、姚头3处渡口建设,43公里的浮桥连接道路已完成大部分铺筑工程。“以桥代渡”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消除了黄河渡运安全因患,切实解决了两岸群众通行安全问题,为沿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畅通的通行环境,确保了黄河水域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东明县交通局“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和“以桥代渡”等民心工程的实施,成为社会两个文明发展的有效载体,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