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浅析武汉公路快客货物运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讯员黄跃华湖北武汉报道: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特大城市武汉,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区,承东启西,连南通北,交通便利。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沪蓉、京珠高速公路交叉穿城而过,107、318等国道、省道干线以其为支点相互联结,公路运行网络较为完善。
近年来,随着武汉经济结构的加快调整和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含量的提高,高科技、高附加值、小体积、小容量的产品数量越来越多;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高科技产品和大量的产品样品、小五金产品等每天需要在相互的省、市之间频繁流动。批次多、批量小、价值高、随机性强、分散度高的货运需求大大增加;中短途运输需求的增长明显加快,并逐步成为运输需求的主体。而由于公路收费站收费多、油价上涨等因素,许多企业、货主为了节省成本,乐意于把大量的小件货物交由长途汽车站的直达客车托运,一种依托公路直达快客运输,利用客车货厢托运小件货物的物流新方式:公路快客货运,正成为武汉市公路货运业的新亮点。
湖北公路客运集团所属的汉口新华路、金家墩、青年路,武昌宏基、傅家坡,汉阳长途汽车站等各大客运站迅速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和商机,纷纷利用公路直达客车下置行李舱托运小件货物,使公路客车货运业务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快捷、简便、及时的公路快客货运,对传统的零担货物运输等物流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小件货物运输中,公路快客货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武汉公路客运站点遍布武汉三镇,货主可就近办理托运业务;公路客运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0多个地市区县,并覆盖全省。客运班次开班早、收班晚、发车密度大,短途线路流水式发班,中途班线密集型发班,长途班线夕发朝至式发班,湖北公路客运集团每天平均5---8分钟一班发往黄州、黄石、鄂州、孝感、宜昌、荆州、荆门等地,平均每30---40分钟一班发往襄樊、九江、南昌、合肥、南京等地,平均每天都有2---6班发往十堰、恩施、上海、苏州、常州、杭州等地。货主安排好托运时间,货物可随到随运,特别是部分急件实行优先托运。
公路客运网络的逐步延伸,大大拓展了公路直达快客货运市场的发展空间。据统计,目前仅湖北公路客运集团就拥有跨省、市、县客运线路近200条,日发班次4200多个。各客运站场地建设功能逐步完善,场地宽敞,如湖北公路客运集团所属的武昌宏基客运站,就是由原来的武汉市汽车运输五公司改造而成的。湖北公路客运集团还对旗下的各大客运站原有的行李房进行扩展,不仅接受旅客行李寄存,而且还具备了快件受理、中转、配送等多重功能。并通过与邮政、铁路、航空及专业快递公司合作,实行多式联运,将快客货件由省内伸延到全国。湖北公路客运集团公路快客货运业务经过短短的一两年时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武汉市小件货运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据该集团货运中心资料显示,去年该集团公路快客货运收入虽然在整体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完成的利润却占到该集团利润总额的18、6%;2006年上半年快客货运收入更是呈现大幅度的增长,该集团所属的汉口新华路客运站“大地”货物快运中心元月至6月货运收入达172.62万元,同期比增长4.3%;力资费收入44.53万元,同期比增长10.3%;寄存费收入12.25万元,同期比增长9.18%。武昌傅家坡客运站货运部上半年完成货运收入7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48%,行李寄存处收入14.9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46%。
武汉公路快客货运业务发展势头出现良好态势,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管理上的漏洞:一是运输市场不完善,市场运作、管理不规范,法规不健全;在责任划分等商务事故处理方面容易引起争议,出现货物损毁或者丢失赔付难,保价运输还没有普及,个别地方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二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偏远地区网络不够健全,不能适应快客货运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部分货主的需求;货物运价不统一,存在漫天要价、竞相压价现象,运价区别较大,同一物品运抵同一目的地的运价甚至有时相差数倍。三是托运货物检验存在隐患,个别小型客运站点有时受利益驱使,易燃易爆等危禁物品未经检测即随车托运,或是在客车顶部装载托运货物,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部分货主为了减少运价,与司机暗中联系在客运站点以外的地方搭载货物,而司机对所搭载的货物毫不知情,以至于成为托运野生动物的运输工具,还有个别司机不顾随车旅客的利益,客货混装。四是组织与服务水平较低下,信息流转不通畅,经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较差,人才缺乏,制约了发展。五是目前还仅仅局限于从甲地到乙地的直达式货物运输,难以满足客户中转、配送等方面的高要求。
在今后的快客货运业务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规范快客货运市场,组建快客货运联盟,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实现多家客运站之间的横向多式联运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异地纵向(铁、公、空)多式联运模式,减少运输环节,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费用。实现异地无缝隙中转托运,向第二方、第三方物流方向发展。
转变观念,从市场及货主的利益出发,建立完善的多式联运服务系统,为货主提供安全、可靠、快速、灵活和经济的运输服务;使管理体制适应多式联运发展的需要。培育和发展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形成规范、开放、竞争和有序的市场机制,使运输价格逐步趋于合理,营运组织和市场逐步规范。同时,提高经营与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形成规模,不断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实行包干运费,价格和收费问题是货主最关心的,而且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采用包干运费方式,明码标价,实现多式联运的一次性收费以吸引货主。建立多式联运市场及经营信息系统,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各货运服务网点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不断完善货运服务功能。突破传统的经营观念和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门到门”运输,为货主提供优质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货运市场需求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